"摽有梅":梅子落地纷纷,
# 有:语助词。,摽:掷、抛,一说坠落、落下。
"其实七兮":树上还留七成。
# 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
"求我庶士":想要求娶我的儿郎,
# 士:未婚男子。,庶:众多。
"迨其吉兮":请不要耽误良辰。
# 吉:好日子。,迨:及,趁。
"摽有梅":梅子落地纷纷,
"其实三兮":枝头只剩三成。
"求我庶士":想要求娶我的儿郎,
"迨其今兮":到今儿切莫再等。
# 今:现在。
"摽有梅":梅子纷纷落地,
"顷筐塈之":收拾要用簸箕。
# 塈:一说取,一说给。,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一说即倾筐,倾其所有。
"求我庶士":想要求娶我的儿郎,
"迨其谓之":快开口莫再迟疑。
# 谓:告诉,约定;一说通“会”,聚会;一说归,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婚恋题材的诗。描绘了周代南方待嫁女子从期待到急切再到迫切的心理变化过程,体现了女子急于求嫁的心情。诗中内容或与特定节令聚会中女子用果子投向心仪男子的风俗相关,也有观点认为主旨为君王求贤才。
2. 写作手法
起兴:以“摽有梅”(梅子成熟坠落)起兴,首章“其实七兮”借七成梅子将落未尽,兴起女子盼“庶士”趁吉日求婚的期待;次章“其实三兮”以三成梅子坠落过半,兴起“迨其今兮”的急切;末章“顷筐塈之”借需拾尽落梅,兴起“迨其谓之”的迫切,通过梅子状态变化层层递进,引出女子从期待到急切再到主动的婚嫁心理。双关:“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利用“梅”与“媒”的谐音双关,既写眼前梅子坠落的景象,又暗合“媒人”之意,巧妙将自然物象与婚恋主题勾连,含蓄传达女子渴望借助“媒人”促成姻缘的心理。重章叠句: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每章仅变换部分词句,“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层层递进,首章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显敦促焦急之情,末章现迫不及待之态,生动表现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张力。比喻:以梅子成熟坠落喻女子青春流逝,首章“其实七兮”喻青春尚在、期待婚嫁,次章“其实三兮”喻青春过半、急切盼嫁,末章“顷筐塈之”喻青春将尽、迫切求嫁,借梅子数量递减层层递进展现女子从期待到急切再到主动的心理变化。
3. 分段赏析
首章前二句“摽有梅,其实七兮”,以“摽”字摹写梅子坠落之态,“其实七兮”表明梅树果实仍存七成,以梅子尚未完全成熟坠落为喻,暗喻女子青春年华虽已开始流逝,但仍有充裕时光等待良缘。这一景象既展现自然物候的变化,又巧妙寄托女子对自身婚恋状态的清醒认知。后二句“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庶士”泛指众多男子,“迨其吉兮”意为期待良辰吉日,此时女子虽心生求偶之意,却仍以“吉兮”的委婉表达透出从容不迫的待嫁心态,似在含蓄呼唤适龄男子把握佳期。次章前二句“摽有梅,其实三兮”,梅子已从“七兮”锐减至“三兮”,果实仅存三成的意象,如时光刻度般直观呈现青春流逝的速度,以梅实渐少的自然现象比附女子年华不再的焦虑感,氛围较之首章更显紧迫。后二句“求我庶士,迨其今兮”,一个“今”字如急鼓催征,将首章的“吉兮”期待推向当下即刻的敦促,女子不再满足于等待择定的良日,而是急切渴望在此时此地成就姻缘,情感表达由含蓄转向直白,求偶心切之情跃然纸上。末章前二句“摽有梅,顷筐塈之”,“顷筐”为浅口竹筐,“塈之”谓以筐拾取,至此梅子已全部坠落,需以筐收集,极言青春如落梅般消逝殆尽,女子已至婚嫁临界之时。这一画面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实,更成为女子生命紧迫感的象征。后二句“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谓之”即开口相告,女子此时已抛开所有委婉与矜持,直截了当地呼唤男子即时表态、互定终身,迫不及待的情态毫无保留地迸发而出。
4. 作品点评
珍惜青春、向往爱情是中国诗歌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摽有梅》作为古代春思求爱诗的源头之作,其重要价值在于开创了独特的抒情范式:借助花木由盛转衰的过程,比喻青春时光的悄然流逝,并通过感慨年华易逝来表达对及时成就婚恋的强烈追求。后世许多作品都延续并发展了这一原型模式——北朝民歌中以枣树年年生长暗喻待嫁女子心境的篇章,中唐《金缕衣》中以花枝自喻劝人珍惜时机的警语,《牡丹亭》里杜丽娘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慨叹,《红楼梦》中林黛玉面对落花生发的伤怀,以及现代诗人笔下以“苹果树下”“葡萄成熟了”等花果意象寄托情感的佳作,无不是这一经典模式的艺术延伸。相较于这些后世衍生的作品,《摽有梅》作为先民最早的吟唱,以其不加雕琢的质朴语言、清新明快的情感表达和直白坦诚的抒情方式,更显本真纯粹。
# 《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汉卫宏《毛诗序》
# 赋也。摽,落也。梅,木名,花白,实似杏而酢。庶,众。迨,及也。吉,吉日也。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也。故言梅落而在树者少。以见时过而太晚矣。求我之众士,其必有及此吉日而来者乎。
宋朱熹《诗集传》
# 三章一步紧一步。
清牛运震《诗志》
# 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