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ó
fēng
·
·
wèi
fēng
·
·
guā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tóu
guā
bào
zhī
qióng
fěi
bào
yǒng
wéi
hǎo
tóu
táo
bào
zhī
qióng
yáo
fěi
bào
yǒng
wéi
hǎo
tóu
bào
zhī
qióng
jiǔ
fěi
bào
yǒng
wéi
hǎo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逐句剖析

"投我以木瓜":你将木瓜投赠我,

# 投:赠送。

"报之以琼琚":我拿琼琚作回报。

# 琼琚:佩玉,美玉为琼。

"匪报也":不是为了答谢你,

# 匪:同“非”,不是。

"永以为好也":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你将木桃投赠我,

# 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报之以琼瑶":我拿琼瑶作回报。

# 琼瑶:美玉名。

"匪报也":不是为了答谢你,

"永以为好也":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李":你将木李投赠我,

# 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报之以琼玖":我拿琼玖作回报。

# 琼玖:玖,美玉名。

"匪报也":不是为了答谢你,

"永以为好也":珍重情意永相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卫风·木瓜》出自中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关于此诗主旨,历代研究者见解纷纭,争议颇大。主要有“美齐桓公说”“男女互赠说”“朋友互酬说”“臣下报君说”“讽卫人报齐说”“斥送礼行贿说”“彰礼尚往来说”等七种观点。该诗共三章,每章四句。语句大量重叠复沓,形成强烈的音乐韵律感。同时,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营造出跌宕起伏的韵味,实现了声与情的完美交融,洋溢着浓郁的民歌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卫风・木瓜》出自中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关于其创作背景,古今解读分歧颇大。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主要有七种观点。汉代《毛诗序》称“《木瓜》,美齐桓公也”,讲述卫国遭狄人侵袭,国君流亡漕邑,齐桓公施以援手并厚赠车马器物,卫人感恩,作此诗以表欲厚报之心。此说在宋代获严粲(《诗缉》)等人支持,清代魏源(《诗古微》)等亦认同。与之大致同时的三家诗,经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认为是“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也持相同观点。自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出,诗中是说有人赠己微物,自己当以重宝回报,且不仅是为报答,更希望情谊长存,他猜测这或许是男女间赠答之词,如同《静女》。此说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不过,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对此反驳,认为将其看作朋友间赠答也无不可,未必局限于男女。现代学者多认同朱熹观点,更明确指出这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或是一位青年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礼物互赠为载体的爱情诗​​,诗中通过描述“投我以木瓜(木桃、木李),报之以琼琚(琼瑶、琼玖)”的行为,表达了并非简单回报,而是愿永结友好的心意,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真挚情谊的珍视与追求。

2. 分段赏析

第一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以对方投赠木瓜,自己回赠琼琚起笔。木瓜是一种普通果实,琼琚则是珍贵美玉,二者价值悬殊。这种不对等的馈赠,并非基于功利的交换,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直接点明主旨,强调回赠并非是为了对等回报,而是希望借此与对方永远交好。短短数字,将真挚纯粹的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凸显出情感的深厚与长久。第二章:此章结构与第一章相似,只是将“木瓜”换为“木桃”,“琼琚”换为“琼瑶”。重复的句式和相近的表述,是《诗经》中重章叠唱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一方面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诗歌在吟唱时朗朗上口;另一方面,通过反复咏唱,进一步强化了想要表达的情感,即对友好情谊的渴望与珍视。第三章:同样,第三章把“木桃”换成“木李”,“琼瑶”换成“琼玖”。再次运用重章叠唱,从不同角度、用相似方式不断渲染,让读者更深刻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三次强调“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将这种不图回报、只求情谊长存的美好愿望推向高潮,使诗歌的主题得到最充分的彰显,也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先秦时期人们质朴而真挚的情感追求。

3. 作品点评

事实上,作者心怀高旷豁达,心中并无权衡情谊厚薄轻重的杂念。他意在传达:珍视、领悟他人的情谊,本身就是最为高尚纯粹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楚辞(先秦及汉代)《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

下一篇:先秦·诗经《小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