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硕鼠":大田鼠呀大田鼠,
#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
"无食我黍":不许吃我种的黍!
# 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毋,不要。
"三岁贯女":多年辛勤伺候你,
# 三岁贯女:侍奉你多年。三岁,多年,说明时间久。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也有纵容、忍让的意思。女,同“汝”,你,指统治者。
"莫我肯顾":你却对我不照顾。
#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的倒装。顾,顾惜、照顾的意思。
"逝将去女":发誓定要摆脱你,
# 女:同“汝”。,去:离开。,逝:通“誓”。
"适彼乐土":去那乐土有幸福。
# 乐土:安居乐业的地方。,适:往。
"乐土乐土":那乐土啊那乐土,
"爰得我所":才是我的好去处。
# 所:处所。,爰:于是,在此。
"硕鼠硕鼠":大田鼠呀大田鼠,
"无食我麦":不许吃我种的麦!
"三岁贯女":多年辛勤伺候你,
"莫我肯德":你却对我不优待。
# 德:恩惠。
"逝将去女":发誓定要摆脱你,
"适彼乐国":去那乐国有仁爱。
# 国:域,即地方。
"乐国乐国":那乐国啊那乐国,
"爰得我直":才是我的好所在。
# 直:同“值”,价值,报酬。一说通“职”,所,处所。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
"硕鼠硕鼠":大田鼠呀大田鼠,
"无食我苗":不许吃我种的苗!
"三岁贯女":多年辛勤伺候你,
"莫我肯劳":你却对我不优待。
# 劳:慰劳。
"逝将去女":发誓定要摆脱你,
"适彼乐郊":去那乐郊有欢笑。
"乐郊乐郊":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之永号":谁还悲叹长呼号?
# 永号:长叹,长歌呼号,永远叫苦。号,呼喊。,谁之:一说即唯以。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谁,同“唯”。之,其,表示诘问语气。一说以。
"《硕鼠》":《硕鼠》,
"刺重敛也":是讽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
"国人刺其君重敛":国内百姓讽刺他们的君主加重赋税,
"蚕食于民":像蚕吃桑叶一样剥削百姓,
"不修其政":不整治国家政事,
"贪而畏人":贪婪却又害怕百姓,
"若大鼠也":就像大老鼠一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诗。诗中以“硕鼠”比喻贪婪的剥削者,揭露了剥削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压榨,表达了劳动者对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没有剥削、压迫,能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比喻:第一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硕鼠”喻指贪婪的奴隶主剥削阶级。将奴隶主剥削阶级比作令人厌恶的“硕鼠”(大肥鼠)。老鼠外形可憎、习性狡黠且喜偷食,而奴隶主阶级贪婪地剥削劳动者的成果(“无食我黍/麦/苗”),二者在“贪婪掠夺”的特质上高度契合。通过这一精准的类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剥削者的丑恶本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剥削阶级的愤懑与斥责,使抽象的阶级矛盾与情感态度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和感染力。对比: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辛苦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恩惠和安慰,深刻揭示了剥削者与劳动者之间对立的关系。
3. 分段赏析
《魏风・硕鼠》共三章,每章表意相近。开篇均以“硕鼠硕鼠”起兴,诗人直斥奴隶主剥削阶级为令人厌恶的大肥鼠,且以命令口吻严正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外形可憎、习性狡黠,喜偷食,以此类比贪婪的剥削者,生动精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的愤懑。紧接着三四句,进一步剥开剥削者的画皮,揭示其贪得无厌、寡恩薄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汝”“我”形成鲜明对照,“我”长期供养“汝”,“汝”却对“我”不管不顾,毫无感恩与体恤。这里的“汝”“我”并非个体,而是代指不同群体或阶层,核心指向“谁养活谁”这一关键问题。诗的后四句如洪钟巨响,喊出劳动者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认清“汝我”对立关系后,毅然宣告“逝将去女”,决心反抗,不再供养剥削者。“逝”字凸显诗人的决绝与坚定。尽管他们向往的无剥削、可安居的“乐土”现实中并不存在,但这代表着美好的憧憬与社会理想,更是一种新觉醒。这份理想,持续激励着后世劳动者为摆脱压迫剥削而不懈抗争。
4. 作品点评
此诗全篇用比,将剥削者比作人人厌憎的大老鼠,精妙恰当。《诗经》中类似以物拟人的诗共三首,除《魏风・硕鼠》外,还有《周南・螽斯》和《豳风・鸱鸮》。后两者可视为寓言诗,通篇借喻,寓意藏于物象之中。《魏风・硕鼠》虽也以物拟人(如《豳风・鸱鸮》以鸱鸮喻恶人,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却有不同。《豳风・鸱鸮》后半仍围绕鸟控诉鸱鸮推进,寓意隐晦,理解易有分歧;而《魏风・硕鼠》后半是人对鼠的控诉,寓意直白,喻体与喻指对应关系明确。《毛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这与后世理解高度一致,原因正在于此。
# 比也。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
宋朱熹《诗集传》
# 叠呼“硕鼠”,疾痛切怨。
清牛运震《诗志》
上一篇:先秦·诗经《巷伯》
下一篇:先秦·诗经《简兮(简兮简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