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g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浏览量:2
jìng
shū
chéng
ài
ér
jiàn
sāo
shǒu
chí
chú
jìng
luán
tóng
guǎn
tóng
guǎn
yǒu
wěi
yuè
měi
kuì
xún
měi
qiě
fēi
zhī
wéi
měi
měi
rén
zhī

译文

娴静的姑娘真美丽,约我等在城上角楼处。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我搔头徘徊心紧张。娴静的姑娘容颜好,送我一枝彤管。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郊野采荑赠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是美人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

逐句剖析

"静女其姝":娴静的姑娘真美丽,

# 姝:美丽,漂亮。,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静:娴雅贞静。

"俟我于城隅":约我等在城上角楼处。

# 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爱而不见":故意躲藏让我找,

# 爱:通“薆”,隐蔽,躲藏。

"搔首踟蹰":急得我搔头徘徊心紧张。

# 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娴静的姑娘容颜好,

# 娈:面目姣好。

"贻我彤管":送我一枝彤管。

# 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贻:赠。

"彤管有炜":彤管有光彩,

# 炜:盛明貌。,有:形容词词头。

"说怿女美":爱它颜色真鲜艳。

# 女:汝,你,指彤管。,说怿:喜悦。

"自牧归荑":郊野采荑赠送给我,

# 荑: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归:借作“馈”,赠。,牧:野外。

"洵美且异":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 异:奇异,特殊。,洵:实在,诚然。

"匪女之为美":不是荑草长得美,

# 匪:非。

"美人之贻":是美人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

# 贻:赠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邶风·静女》以简练的四言句式,勾勒出先秦青年男女幽会的朦胧画面。全诗以男子口吻展开,通过“搔首踟蹰”的焦灼等待与“说怿女美”的欣喜,侧面烘托出女子俏皮灵动的形象——她藏身城隅的羞涩,赠彤管的含蓄,将寻常信物化作情感纽带。诗中“匪女之为美”的感慨,既道出爱屋及乌的微妙心理,也折射出周代“以物为媒”的婚俗传统。草木意象(彤管、荑草)与城垣空间的交织,让两情相悦的悸动突破礼法束缚,在“自牧归荑”的赠答间,完成了一次天真烂漫的情感启蒙。全诗以白描手法捕捉恋爱中的人性本真,既有“爱而不见”的戏谑,又有“洵美且异”的深情,将礼制规范与青春情愫的碰撞调和成质朴的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邶风·静女》的解读历来存在多元视角。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它描绘了青年男女的私会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邶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也是一首爱情诗,全诗以青年男女幽会为题材,通过男子的视角展开叙事,展现了周代民间婚恋习俗中“以物为媒”的传统,又传递出青年男女突破礼法束缚时特有的天真烂漫。

2. 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开篇“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以男子等待时的焦灼动作,刻画出对恋人的深切期待;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则通过珍视赠物的内心独白,揭示情感的本质源于“因人爱物”的纯真。前句以动态的“搔首”展现情意的急切,后句以静态的“说怿”沉淀情感的深沉,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将男子率真的性格与恋爱的甜蜜收束为完整的诗意闭环,既突显情感递进,又让质朴的叙事透出青春爱恋的鲜活生命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以男子视角切入,开篇即勾勒出约会场景的戏剧性。女子“静女其姝”的娴雅形象与“爱而不见”的俏皮行为形成反差,既暗示其矜持性格,又为后文情感张力埋下伏笔。“搔首踟蹰”四字精准捕捉男子等待时的焦灼情态:他或来回踱步于城墙阴影下,或仰首张望被枝叶遮蔽的视线,肢体语言的细节将热切期待具象化。此章以“城隅”为时空坐标,既点明幽会之私密性,又以“爱”通“薆”的假借字暗藏女子主动隐匿的意图,使等待的煎熬与隐秘的甜蜜交织,描写出先秦时期青年男女恋爱的风貌。​​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此章转入回忆视角,男子讲述女子赠物的场景。“静女其娈”与第一章“姝”字呼应,通过叠字强化女子容貌之美,而“娈”更侧重刻画其面容姣好、气质温婉。彤管作为赠物,学界多考为红色管状乐器或初生红茎植物,其“炜”色既实写光泽,亦暗喻女子面颊的红晕。男子以“说怿女美”双关作结,表面赞彤管色泽,实则借物抒怀——彤管成为情感的媒介,其鲜艳色彩与女子笑靥相映成趣。章首“贻我”与首章“俟我”形成动作呼应,暗示从等待到相见的叙事转折,而“娈”“姝”的微妙差异,则体现男子对女子不同维度的审美感知。​​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末章以荑草作结,将情感推向高潮。男子对普通白茅草的盛赞“洵美且异”,揭示出物象背后的情感重量:荑草采自郊野,承载女子跋涉的用心,其“异”源于情意的纯粹。此句与“彤管有炜”形成对比——彤管虽贵重却仅得色泽之赞,荑草虽平凡却获“美且异”的升华,体现情感投射对审美判断的重构。结尾“匪女之为美”的顿悟,既点明“因人爱物”的审美逻辑,又与首章“搔首踟蹰”形成因果闭环:因爱而珍视,因珍视而更显情深。初生柔荑的意象,更暗含爱情萌发、生机绵延的象征意义,使全诗在质朴叙事中透出古典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首言城隅,末言自牧,盖不特俟于城隅,抑且相逐于野矣。

元许谦《诗集传名物钞》

# 有写形写神之妙。

清陈震《读诗识小录》

# 其传神处,尤在“搔首踟蹰”四字耳。

清陈继揆《读风臆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诗经《斯干》

下一篇:先秦·诗经《匏有苦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