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樛木》这篇诗歌,
"后妃逮下也":后妃能够恩惠及于众妾。
"言能逮下":是说(后妃)能够恩惠及于众妾,
"而无嫉妒之心焉":并且没有嫉妒之心。
"南有樛木":南山有棵弯腰树,
# 樛:下曲而高的树。,南:南土,南边。
"葛藟累之":野葛到来缠住它。
# 累:攀缘,缠绕。此处又作纍。,葛藟: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乐只君子":有这快乐的君子,
# 君子:此处指结婚的新郎。,只:语气助词。
"福履绥之":幸福到来安定他。
# 绥:安乐。一说通“妥”,下降,降临。,福履:福禄,幸福。
"南有樛木":南山有棵弯腰树,
"葛藟荒之":野葛到来掩盖它。
# 荒:覆盖。
"乐只君子":有这快乐的君子,
"福履将之":幸福到来扶助他。
# 将:扶助;或释为“大”。
"南有樛木":南山有棵弯腰树,
"葛藟萦之":野葛到来萦绕它。
# 萦:回旋缠绕。
"乐只君子":有这快乐的君子,
"福履成之":幸福到来成就他。
# 成:就;到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祝福诗。介绍了以樛木和葛藟起兴,体现了对君子的祝福以及蕴含的人际关系哲理,描绘了君子无私帮助他人、安享福禄的美好形象。
2. 写作手法
起兴:诗歌以“南有樛木,葛藟纍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开篇,先描绘南方弯曲的树木被葛藤缠绕、覆盖、萦绕的景象,再引出对君子的祝福,通过自然景象引发情感表达,使诗歌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托物寓理:借助樛木和葛藟这两种具体事物,蕴含关于人际关系的哲理。通过描写葛藤对樛木的攀附、庇护,揭示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同葛藤一般,能帮助人们逢凶化吉、获得福禄,强调群体力量和相互扶持的重要性。
3. 分段赏析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两句以南山弯曲的树木和缠绕的葛藤起兴,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则直接点明对君子的祝福,希望君子能安享福禄。“绥”字用得巧妙,赋予了福禄一种安稳降临的感觉,表达出人们对君子的美好祝愿。“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荒”字写出了葛藤生长繁茂,覆盖樛木的状态,形象地展现出葛藤对樛木的庇护。“福履将之”中的“将”字,有扶助、扶持之意,进一步强调了福禄与葛藤般的人际关系的紧密联系,寓意着君子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福禄的扶助。“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萦”字生动地描绘出葛藤萦绕樛木的姿态,仿佛葛藤是君子的保护网。“福履成之”的“成”字,说明君子在葛藤般的人际关系支持下,能够实现福禄,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人们对君子达成美好愿望的期盼。
4. 作品点评
这首祝颂君子安享福禄的叙事诗,蕴含着关于人际关系的深刻哲理。而这一哲理的呈现,正是借助“葛藟”攀援依附的特性,通过诗中的比兴手法得以完成。从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保护与被保护的依存关系。
#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汉卫宏《毛诗序》
# 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宋朱熹《诗集传》
# 三章只易六字,而往复叠咏,殷勤之意自见。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文选》班孟坚《幽通赋》:“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李注引曹大家曰:“《诗・周南・国风》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是安乐之象也。”《文选》潘安仁《寡妇赋》云:“……顾葛藟之蔓延兮,托微茎于樛木。”李注:“……言二草之托樛木,喻妇人之托夫家也。《诗》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按,潘以女子之奉君子,如葛藟之托樛木。李引此诗为释,是古义相承如此,不以“樛木”喻“后妃”,“葛藟”喻“众妾”也。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上一篇:先秦·佚名《列子引古语》
下一篇:先秦·佚名《《庄子》引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