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白驹":光亮皎洁小白马,
# 皎皎:毛色洁白貌。
"食我场苗":吃我园中嫩豆苗。
# 场:场圃,菜园。
"絷之维之":拴好缰绳绊住脚,
# 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絷:用绳子绊住马足。
"以永今朝":就在我家过今朝。
# 今朝:今天。,永:长。此处用如动词,延长。
"所谓伊人":所说那位贤德人,
# 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于焉逍遥":在这里尽情逍遥?
# 于焉:在这里。
"皎皎白驹":光亮皎洁小白马,
"食我场藿":吃我园中嫩豆叶。
# 藿:豆叶。
"絷之维之":拴好缰绳绊住脚,
"以永今夕":就在我家过今夜。
# 今夕:于“今朝”意思相同。
"所谓伊人":所说那位贤德人,
"于焉嘉客":在此做客心意惬?
# 嘉客:做受优待的客人。一说逗留,盘桓。
"皎皎白驹":光亮皎洁小白马,
"贲然来思":快速来到我的家。
# 思:语助词。,贲然:文饰,装饰得很好。
"尔公尔侯":为公为侯多高贵,
# 尔公尔侯: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逸豫无期":安逸享乐莫还家?
# 无期:没有终期。,逸豫:安乐。
"慎尔优游":悠闲自在别过分,
# 优游:悠闲自得。,慎:慎重。
"勉尔遁思":悠闲自在别过分,
# 遁:避世。,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
"皎皎白驹":光亮皎洁小白马,
"在彼空谷":空旷山谷留身影。
# 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生刍一束":一束青草作饲料,
# 生刍:喂牲畜的青草。
"其人如玉":那人品德似琼英。
# 如玉:品德美好如玉。,其人:亦即“伊人”。
"毋金玉尔音":走后别忘把信捎,
# 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而有遐心":切莫疏远忘友情。
# 遐心:疏远之心。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送别抒情诗。全诗通过主人以“絷驹维马”的殷勤举动,描绘了春秋时期贵族庄园中挽留友人的场景,展现了主客间真挚情谊。既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矛盾态度,更流露出对知音难再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此诗善用重章叠句,回环往复间深化情感。首章“皎皎白驹,食我场苗”至次章“食我场藿”,仅易“苗”“藿”二物,既暗示时光流转,又以重复句式强化主人殷勤留客之态。末章“毋金玉尔音”呼应前文“以永今朝”,通过“皎皎白驹”的复沓起兴,将挽留之切、眷恋之深凝于音韵流转间,形成缠绵跌宕的抒情表现。象征:以“白驹”为核心意象贯穿全篇。“皎皎白驹”以纯白骏马象征贤者高洁品性;“絷之维之”借拴马动作暗喻主人殷勤留客,既显待客之诚,又暗含对贤才的挽留之意;末章“生刍一束”以简束青草象征质朴情谊,呼应“其人如玉”的明喻,将抽象品德具象化。全篇通过物象与礼仪的象征叠加,含蓄传递出对友人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怅惘。起兴:以“皎皎白驹”开篇,借白马食苗、藿的意象起兴,既暗喻客人德行如玉般高洁,又以拴马留客的动作引出对友人的殷切挽留。四章皆以“皎皎白驹”复沓起兴,既定韵脚又烘托出清雅意境,使“毋金玉尔音”的劝诫更显情深意长。用典:“絷之维之”化用《周颂·有客》“言授之絷,以絷其马”之典,通过拴马细节传递殷勤留客之情;“生刍一束”暗引《庄子·徐无鬼》“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意象,以青草喻淡泊情谊,玉质赞君子高洁。“皎皎白驹”呼应殷商尚白传统,白马意象既显贵客身份,又暗含贤者隐逸之思,使全诗在挽留与祝福间流转,典故与诗意浑然天成。
3. 分段赏析
《小雅·白驹》全诗共四章,分两个部分。前三章主要描写主人殷勤挽留客人,后一章则表达客人离去后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拴马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主人留客的用心良苦。前三章中,主人用“絷之维之”的方式拴住客人的白马,实则是想留住客人共度时光。这种留客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汉书》记载的“投辖于井”典故。诗中主人反复强调“以永今朝”“以永今夕”,通过拴住马匹来象征希望延长相聚的时光。第三章更以“贲然来思”等词,侧面刻画出客人本有济世之才却选择隐居的矛盾心理。诗歌在章法上颇具特色:前两章通过替换“苗/藿”“朝/夕”“逍遥/嘉客”等关键词形成复沓结构,强化了挽留的恳切之情。后两章则变换句式,既保持“皎皎白驹”的起兴,又通过“毋金玉尔音”等叮嘱,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特别是末章“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的比喻,既赞美客人品德,又暗含对重逢的期待。全诗情感真挚动人,主人既表现出“留马以留人”的热情,又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客人虽“为公为侯”却选择归隐山林的矛盾,折射出乱世中贤者的困境。诗中“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的劝诫与“毋金玉尔音”的叮咛,形成情感的双重奏,既有挽留的执着,又有离别的怅惘。这种通过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情感的手法,在《诗经》中颇具代表性。诗中反复咏叹的章法结构,既增强了节奏感,又深化了情感层次。结尾“有遐心”的担忧,更使全诗在质朴的语言中透出悠长的余韵。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前两章采用重章复沓的结构,每章首句都重复强调。用“皎皎”形容白马,不仅写出颜色,更突出其光彩;这种以物及人的手法,表达对客人的珍视。“逍遥”刻画客人从容之态,“贲然”描摹其容光焕发。最巧妙的是“如玉”明喻,直接赞颂客人品格高洁;结尾“毋金玉尔音”将音信比作金玉,既暗示思念珍贵,又暗含不要疏远的劝诫。全诗通过反复咏叹、比喻比拟等手法,既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层层递进地抒发了对贤士的仰慕与惜别之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情谊。
# 赋也。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也。故托以其所乘之驹,食我场苗而执维之。庶几以永今朝,使其人得以于此逍遥而不去,若后人留客而投其辖于井中也。
宋朱熹《诗集传》
# 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
明孙鑛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 观其初则欲絷白驹以永朝夕;继则更欲靡以好爵,而不暇计贤者之心不在是也;终则知其不可留,而惟冀其毋相绝,时惠我以音耳。诗之缠绵亦云至矣。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诗经《凯风》
下一篇:先秦·诗经《甫田(无田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