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ǎn
ěr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浏览量:2
cǎi
cǎi
juǎn
ěr
yíng
qīng
kuāng
jiē
huái
怀
rén
zhì
zhōu
háng
zhì
cuī
wéi
huī
tuí
zhuó
jīn
léi
wéi
yǒng
huái
怀
zhì
gāo
gāng
xuán
huáng
zhuó
gōng
wéi
yǒng
shāng
zhì
yún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逐句剖析

"采采卷耳":采呀采呀采卷耳,

#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不盈顷筐":半天不满一小筐。

#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盈:满。

"嗟我怀人":我啊想念心上人,

# 怀:怀想。,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寘彼周行":菜筐弃在大路旁。

# 周行:行,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寘:同“置”,放,搁置。

"陟彼崔嵬":攀那高高土石山,

# 崔嵬:嵬,山高不平,彼:指示代名词。,陟:升,登。

"我马虺隤":马儿足疲神颓丧。

# 虺隤:疲极而病。,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我姑酌彼金罍":且先斟满金壶酒,

# 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一作櫑。,酌:斟酒。,姑:姑且。

"维以不永怀":慰我离思与忧伤。

# 永怀:长久思念。,维:发语词,无实义。

"陟彼高冈":登上高高山脊梁,

"我马玄黄":马儿腿软已迷茫。

#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我姑酌彼兕觥":且先斟满大杯酒,

# 兕觥: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维以不永伤":免我心中长悲伤。

# 永伤:长久思念。

"陟彼砠矣":艰难攀登乱石冈,

# 砠: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我马瘏矣":马儿累坏倒一旁。

# 瘏: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我仆痡矣":仆人精疲力又竭,

# 痡: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何吁矣":无奈愁思聚心上。

# 吁:忧伤而叹。,云何:奈何,奈之何。云:语助词,无实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周南·卷耳》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采摘卷耳的场景,刻画了一位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全诗共四章,每章四句,采用虚实相间的叙述方式:首章以女子采卷耳起兴,后三章转而描写男子行路艰辛的想象画面。诗中通过季节变换与路途艰险的意象叠加,呈现两地相思的情感共鸣。女子的现实劳作与男子的旅途想象形成时空呼应,如同双人对话般交织推进。语言质朴含蓄,借助重复的句式与递进的场景,传递出深沉绵长的牵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周南·卷耳》的主旨诠释,历代学者存在多元解读视角。《毛诗注疏》从政治伦理角度切入,认为此诗展现后妃辅佐君王、勤勉求贤的德行,暗含对臣属劳苦的体察与忧国情怀。余冠英在《诗经选》中提出民间情感说,将诗意解作思妇对征夫的深切怀念。陈子展《诗三百解题》则侧重社会阶层视角,认为诗歌反映岐周地区官员远役时,其妻对丈夫的牵挂。高亨《诗经今注》另辟蹊径,从个体叙事角度分析,认为作品实录了一位服役小吏在崎岖山路上颠簸思家的真实心境。各家注疏虽立场各异,但共同构建了诗歌的多维阐释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怀人为主题的抒情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采摘卷耳时因思念远行丈夫而心绪不宁,后又以征夫视角展开想象,表达其旅途的艰险与孤独。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首章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实景切入,通过女子采摘卷耳时竹筐未满的细节,暗示其因思念征人而心神恍惚、无心劳作的状态。后三章通过视角转换,以虚写手法呈现征夫的旅途艰辛,“陟彼崔嵬,我马虺隤”等句,借想象中征人攀登险峰时马匹疲病、借酒消愁的场景,形成与首章实景的呼应。

3. 分段赏析

《周南·卷耳》共有四章,第一章是从思念在外服役丈夫的妻子角度写的,主要写她如何牵挂远行的丈夫;后面三章则转换视角,以在外奔波、饱受旅途艰辛的男子口吻展开,详细描述他在军旅中的劳苦和思念妻儿的心情。整首诗就像一幕正在上演的戏,夫妻二人各自的心里话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景里交替诉说。诗人没有用“妻子说”“丈夫说”这样的提示词,反而让两人内心的情感碰撞更直接,也让彼此的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第一章里,妻子的独白里念叨着远行的人,她采的卷耳还没装满小筐,就随手放在了大路边——那条通往远方的大路旁。顺着她的呼唤,画面转到那个正受着旅途之苦的男子,他带着愁容出现了;和“大路”相呼应,此时他正走在陡峭难行的山间。因为这样的视角转换,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句式结构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第三章是对第二章内容的重复,但略有变化。《诗经》里常见这种重复的结构,就像合唱或重唱一样,能让情感表达更有感染力,也能扩展诗中的意境,还能让音乐般的主题旋律更突出。第四章从内容看还是男子在说话,但和前面两章的内容差别挺大。这种写法在《诗经》里常能见到,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这些诗里也有类似情况。这种手法大概是早期合唱形式的遗留,可以想象成是舞台后方传来的男声合唱。它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让整首诗的感染力更强,表演效果更生动。

4. 作品点评

《卷耳》的语言简洁生动。诗歌使用了当时常见的民谣表达方式,如《周易·归妹三·上六》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的句子,与《卷耳》开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形成对应。这种将民谣作为固定表达方式置于诗章句首的做法,为诗歌奠定了韵律基础和情感基调,属于《诗经》中典型的起兴手法。诗人通过具体场景的描写来表达情感。旅途的艰辛直接体现在对山势险峻的描绘上,使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汇。而旅途的困顿则通过马匹的状态间接表现,如“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这些对自然景物和动物的刻画,都是为了烘托出行者思念远方之人的惆怅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楚辞(先秦及汉代)《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

下一篇:先秦·佚名《小雅·节南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