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先秦作者:先秦无名氏浏览量:2
译文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逐句剖析
"卿云烂兮":卿云灿烂如霞,
# 兮: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或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卿云烂兮”以下四句为第一段,舜帝唱。卿云,《竹书纪年》《宋书·符瑞志上》作“庆云”。,烂:明亮,辉煌。,卿云:一种彩云,古以为祥瑞的象征。卿:通“庆”。
"乣缦缦兮":瑞气缭绕呈祥。
# 缦缦:萦回舒卷貌。,乣:即“纠”,结集,连合。《尚书大传》《艺文类聚》作“礼”。
"日月光华":日月光华照耀,
# 光华:光辉照耀,闪耀。
"旦复旦兮":辉煌而又辉煌。
# 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旦,明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卿云歌(节选)》为先秦不详所作的一首四言诗,选自《卿云歌》的前四句。首句“卿云烂兮,糺缦缦兮”中,“卿云”是祥瑞之云,其绚烂交织的形态象征君德广布、祥瑞汇聚;“糺缦缦”以动态笔法刻画云霞舒展的姿态,暗含天命所归的吉兆。后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则通过日月交替的永恒景象,既赞颂圣人如日月般普照万物的光辉,又以“旦复旦”(日复一日)的复沓手法,隐喻政权更迭的和平有序与光明永续。四句诗语言凝练,四言句式节奏明快,通篇未直述政治却处处呼应“禅让”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卿云歌》相传为舜将帝位让给禹时,君臣共同吟唱的乐歌。该诗最早见于西汉伏生所传《尚书大传》的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举行祭祀时,“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随后推荐禹代理天子事务,并与群臣合唱《卿云》。古人认为钟鼓乐声的异常变化预示舜的禅让,彩云祥瑞则象征禹继承天命。这一传说包含神话元素,存在真实性疑问。从文献角度看,《尚书大传》虽以解释《尚书》为宗旨,但现代研究表明该书由伏生学派后人整理编写,大约成书于汉文帝至武帝年间,书中可能掺杂后人观点。诗歌分析显示:其四言句式工整,部分用词可见《诗经》影响,又带有《楚辞》特征;“配天”“圣贤”等思想观念与早期禅让制度特征不符,推测创作年代较晚。因此有学者认为,此诗可能是战国至秦汉时期,人们目睹战乱后向往礼让政治的拟古之作。梁启超通过文字分析指出:“以文学史的眼光仔细观察,这诗的字法、句法、音节不独非三代前所有,也还不是春秋战国时所有,显然是汉人作品。”鲁迅在文学史研究中同样认为:“辞仅达意,颇有古风,而汉魏始传,殆亦后人拟作。”尽管具体创作年代尚无定论,这首诗歌仍生动体现了古代先民对清明政治的追求。本诗为《卿云歌》节选的前四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颂赞诗,介绍了上古时期舜帝禅让帝位给大禹的历史场景,通过描绘祥瑞之云与日月光辉的意象,赞颂圣王治世的清明政治与天命传承的合法性。
2. 分段赏析
关于“卿云”这个名字,《史记·天官书》里说:“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古人认为,卿云是带来吉祥的象征。“卿云烂兮,糺缦缦兮”这句里,卿云像云又像烟,灿烂地飘着,缠绕回旋,透出祥瑞之气。这种吉祥的迹象,预示着又将有一位圣贤顺应天命,接受禅让登上君位。“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句,更明显地表达了君位交替、传承不断的意思。圣人的德行像日月一样光辉,他接受禅让成为君主后,天下依然会像从前一样,阳光遍洒,一片明亮。与其说这是舜帝的歌,不如说是天下百姓内心的期望和心声。
3. 作品点评
在艺术表现上,《卿云歌》用词考究,意境深远,采用了类似《楚辞》的句式结构,其艺术水准与《诗经》中的《雅》《颂》篇目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