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野草蔓蔓连成片,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蔓延。一说茂盛。
"零露漙兮":草上露珠亮闪闪。
# 漙:露水圆团的样子。一说形容露水多。,零:降落。
"有美一人":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
"清扬婉兮":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
# 婉:美好。,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传神。
"邂逅相遇":不期而遇真正巧,
# 邂逅:不期而遇。
"适我愿兮":正好满足我心愿。
# 适:满足,适合。
"野有蔓草":野草蔓蔓连成片,
"零露瀼瀼":草上露珠大又圆。
# 瀼:形容露水浓,多。
"有美一人":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
"婉如清扬":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
"邂逅相遇":不期而遇真正巧,
"与子偕臧":与她幽会两心欢。
# 偕臧:一同藏匿,指消失这草木丛中。臧,同“藏”;一说善,好。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春日邂逅与自由婚恋的四言恋歌,借春草露珠、晨光微露的田园景象写出了先秦时期青年男女率真相遇、两情相悦的纯真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兴:以蔓草露珠起兴,自然过渡到人物描写,形成“物—人”对应关系。“野有蔓草”既是实景描绘,又暗喻青春萌动的情感状态。重章叠句:第二章通过变换“漙兮、瀼瀼”“清扬婉兮、婉如清扬”等词语,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强化抒情效果。联想:蔓草、露珠、美人三重意象构成隐喻,由草木之柔美联想到女子仪态,形成了诗歌独特的审美张力,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比喻:“零露漙兮、瀼瀼”将晨露比作女子“清扬婉兮”的明眸,露水的晶莹剔透与少女眼神的清澈灵动形成双重比喻,既形容目光如水露般纯净,又暗示情感如朝露般新鲜动人。
3. 分段赏析
首章开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既是景物白描,又暗含起兴之意,描绘出春日清晨露珠缀满蔓草的清新景象。诗人通过“葳蕤”“蔓延”等意象,构建出一个绿意盎然、露水晶莹的田园画卷,为后续情节铺设了充满生机的自然背景。在这如画的晨光中,“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巧妙运用“清扬”这一点睛之笔,以露水喻明眸,通过“婉兮”的体态描写,使少女含情脉脉、顾盼生姿的形象呼之欲出。蔓草的柔美与露珠的剔透,与少女的绰约风姿形成意象的叠合,营造出含蓄而动人的隐喻效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美好邂逅,“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的直抒胸臆,将青年由惊艳到欣喜,继而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由景及人、由外而内的抒情结构,不仅完成了从自然景物到人物情感的完美过渡,更通过重章叠句的复沓形式,强化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张力。诗歌第二章通过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青年情感发展的微妙变化。前五句的复沓吟咏,恰似小伙子平复初见时的激动后,向心上人娓娓道来的绵绵情话。这种回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既延续了首章的意象脉络,又通过韵律的叠加深化了情感表达。在先秦纯真质朴的民风背景下,仲春时节的男女相会自有一番天然去雕饰的韵味。“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这八字真言,道破了上古婚恋最本真的状态,无需繁文缛节的仪式,不必媒妁之言的周旋,只要两心相印,便可执手偕臧。这种直抵本质的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诗经》“乐而不淫”的抒情品格,更折射出先民对自然人性的尊重与礼赞。诗人通过重章叠句的复唱,将这份跨越千年的纯真爱恋,永远定格在露珠晶莹的蔓草丛中。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精炼的抒情诗作中,人物形象的鲜活塑造全赖于传神的细节刻画。当素不相识的男女偶然相遇,四目相对的瞬间,那自然流露的神情恰是最动人的“点睛”之笔。诗人以看似不经意的笔触,捕捉了这一充满张力的相遇场景,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种艺术处理既体现了诗人的匠心独运,又保持了情感表达的自然流畅,达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的艺术境界。
# 男女昏聚失时,邂逅相遇于野草之间。
宋欧阳修《诗本义》
# “婉如清扬”是倒句,亦是妙句。
清陈继揆《读风臆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