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ián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浏览量:2
mián
mián
guā
dié
mín
zhī
chū
shēng
gōng
dǎn
táo
táo
xué
wèi
yǒu
jiā
shì
gōng
dǎn
lái
zhāo
zǒu
西
shuǐ
zhì
xià
yuán
jiāng
lái
zhōu
yuán
jǐn
yuán
shǐ
yuán
móu
yuán
guī
yuē
zhǐ
yuē
shí
zhù
shì
nǎi
wèi
nǎi
zhǐ
nǎi
zuǒ
nǎi
yòu
nǎi
jiāng
nǎi
nǎi
xuān
nǎi
西
dōng
zhōu
yuán
zhí
shì
nǎi
zhào
kōng
nǎi
zhào
shì
jiā
shéng
zhí
suō
bǎn
zāi
zuò
miào
zhī
réng
réng
duó
zhī
hōng
hōng
zhù
zhī
dēng
dēng
xuē
lǒu
píng
píng
bǎi
jiē
xīng
gāo
shèng
nǎi
gāo
mén
gāo
mén
yǒu
kàng
nǎi
yìng
mén
yìng
mén
qiāng
qiāng
nǎi
zhǒng
shè
róng
chǒu
yōu
xíng
tiǎn
jué
yùn
yǔn
jué
wén
zuò
ruí
háng
dào
kūn
tuì
wéi
huì
ruì
zhì
jué
chéng
wén
wáng
guì
jué
xìng
yuē
yǒu
shū
yuē
yǒu
xiān
hòu
yuē
yǒu
bēn
zòu
yuē
yǒu

译文

瓜藤绵延不绝,小瓜大瓜串串相连。周民起初繁衍生息,从沮水、漆水之地兴起。周太王时,人们挖窑洞、筑土窟,尚未有房屋居所。周太王,清晨骑马奔驰,沿着渭水西岸前行,来到岐山脚下。他带着妻子姜氏,一同来勘察居住的地方。周原土地肥沃广阔,苦菜(菫)、荼草尝起来甜如饴糖。于是开始谋划定居,烧灼龟甲占卜吉凶。卦象说可居此时机好,就在这里建造房屋吧。百姓安心居住下来,划分左右地界。划定田界、治理土地,疏通沟渠、开垦田亩。从西到东,周人都投入劳作。于是召集司空(掌管工程),召集司徒(掌管土地民众),命他们建造房屋。用绳墨校正直线,立起夹板筑墙,修建宗庙庄严整齐。铲土声陾陾作响,倒土声薨薨震耳。夯墙声登登齐鸣,削平土墙声冯冯有力。上百堵墙同时兴建,击鼓声都盖不过劳作的轰鸣。于是建起王都外门,外门高大雄伟。建起宫廷正门,正门庄严堂皇。又修建大社,戎狄部落闻风归服。(文王继位后)虽未完全消除狄人的怒气,却也未断绝周族的声望。砍伐柞树、棫树,开辟道路畅通无阻。混夷(西戎部落)仓皇奔逃,累得气喘吁吁。虞、芮两国来求文王评理,文王以道德感化他们。周王朝有贤臣:有的团结民众,有的辅佐左右。有的奔走效力,有的抵御外侮。

逐句剖析

"绵绵瓜瓞":瓜藤绵延不绝,小瓜大瓜串串相连。

# 绵绵瓜瓞:言自小瓜以至大瓜,绵绵不绝。比喻周自小至大,曰益强盛。绵绵:不绝貌。瓞:瓜。小曰瓜,大曰瓞。

"民之初生":周民起初繁衍生息,

# 生:生息发展。,民:周人。

"自土沮漆":从沮水、漆水之地兴起。

# 沮漆:古二水名,均在今陕西省境内。沮:徂,往;一说水名。漆:水名,与沮水均在今陕西省境内。,土:居住。

"古公亶父":周太王时,

# 古公亶父:周王族十三世祖,后追称大(太)王。古公是称号,犹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陶复陶穴":人们挖窑洞、筑土窟,

# 复: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一说复穴,穴中之穴。,陶:通“掏”,挖掘;一说窑灶。

"未有家室":尚未有房屋居所。

# 家室:犹言“宫室”。

"古公亶父":周太王,

"来朝走马":清晨骑马奔驰,

# 走马:指避狄难。,朝:早。

"率西水浒":沿着渭水西岸前行,

# 浒:水涯。漆沮之侧也。,率:沿着。

"至于岐下":来到岐山脚下。

# 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爰及姜女":他带着妻子姜氏,

# 姜女:指古公亶父之妃,姜氏。,爰:于是。

"聿来胥宇":一同来勘察居住的地方。

# 胥宇:犹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址。胥,相,视。,聿:发语词。

"周原膴膴":周原土地肥沃广阔,

# 膴膴:肥沃的样子。

"堇荼如饴":苦菜(菫)、荼草尝起来甜如饴糖。

# 饴:用米芽或麦芽熬成的糖浆。,荼:苦菜。,堇:旱芹。

"爰始爰谋":于是开始谋划定居,

"爰契我龟":烧灼龟甲占卜吉凶。

# 龟:指占卜所用的龟甲。,契:锲,指刻龟甲占卜。

"曰止曰时":卦象说可居此时机好,

# 时:言此时可以动工。,止:言此地可以居住。,曰:语助词。

"筑室于兹":就在这里建造房屋吧。

# 兹:此,这里。

"乃慰乃止":百姓安心居住下来,

# 止:居住。,慰:安定。,乃:同“廼”。《诗经》各篇通用“乃”,惟此篇与《大雅·公刘》“廼”、“乃”杂用。

"乃左乃右":划分左右地界。

"乃疆乃理":划定田界、治理土地,

# 理:治理土地。,疆:划分疆界。

"乃宣乃亩":疏通沟渠、开垦田亩。

# 亩:整治田垄。,宣:疏通沟渠。

"自西徂东":从西到东,

# 徂:往,去。

"周爰执事":周人都投入劳作。

# 周:徧(遍的异体字),到处。

"乃召司空":于是召集司空(掌管工程),

# 司空:管工程的官。

"乃召司徒":召集司徒(掌管土地民众),

# 司徒:管土地和力役的官。

"俾立室家":命他们建造房屋。

# 俾:使。

"其绳则直":用绳墨校正直线,

"缩版以载":立起夹板筑墙,

# 载:通“栽”,筑墙的长板。,缩:捆绑。

"作庙翼翼":修建宗庙庄严整齐。

# 翼翼:动作整齐。

"捄之陾陾":铲土声陾陾作响,

# 陾陾:众多貌。,捄:盛土于筐。

"度之薨薨":倒土声薨薨震耳。

# 薨薨:填土声。,度:填土于筑板内。

"筑之登登":夯墙声登登齐鸣,

# 登登:相应声。

"削屡冯冯":削平土墙声冯冯有力。

# 冯冯:削平墙面的声音。,屡:通“塿”,土墙隆起的部分。

"百堵皆兴":上百堵墙同时兴建,

# 兴:起。此言治宫室。,堵:五版为堵。

"鼛鼓弗胜":击鼓声都盖不过劳作的轰鸣。

# 弗胜:指鼓声盖不过人声。,鼛:大鼓,长一丈二尺。

"乃立皋门":于是建起王都外门,

# 皋门:王都的郭门。

"皋门有伉":外门高大雄伟。

# 伉:通“亢”。高大貌。

"乃立应门":建起宫廷正门,

# 应门:王宫的正门。

"应门将将":正门庄严堂皇。

# 将将:庄严雄伟的样子。

"乃立冢土":又修建大社,

# 冢土:即大社,祭祀社神的地方。冢,大;土,通“社”。

"戎丑攸行":戎狄部落闻风归服。

# 攸:所。,丑:对边远民族的蔑称。,戎:指昆夷,北方的游牧民族,即犬戎。

"肆不殄厥愠":(文王继位后)虽未完全消除狄人的怒气,

# 愠:怒。,殄:断绝。,肆:于是。

"亦不陨厥问":却也未断绝周族的声望。

# 问:通“闻”,谓声誉。,陨:坠。

"柞棫拔矣":砍伐柞树、棫树,

# 棫:白桵,与柞皆丛生灌木。,柞:栎树。

"行道兑矣":开辟道路畅通无阻。

# 兑:通“达”,通畅。

"混夷駾矣":混夷(西戎部落)仓皇奔逃,

# 駾:突逃。,混夷:即昆夷。

"维其喙矣":累得气喘吁吁。

# 喙:疲劳困倦。

"虞芮质厥成":虞、芮两国来求文王评理,

# 成:平。,质:评断。,芮:古国名,在今陕西大荔。,虞:古国名,在今山西平陆。

"文王蹶厥生":文王以道德感化他们。

# 生:通“性”。,蹶:感动。

"予曰有疏附":周王朝有贤臣:有的团结民众,

# 疏附:指能使疏者亲之臣。,曰:语助词。王逸《楚辞章句》引作“聿”。,予:周人自称。

"予曰有先后":有的辅佐左右。

# 先后:指君王前后辅佐之臣。

"予曰有奔奏":有的奔走效力,

"予曰有御侮":有的抵御外侮。

# 御侮:指捍卫国家之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绵》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四言诗。它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周人民族史诗,生动讲述了周民族祖先古公亶父的传奇历程——他带领周人从豳地迁徙至岐山周原,在此开创了坚实的基业。而后,周文王继承先辈事业,不仅悉心维护周人的声望,成功赶走昆夷,还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制度。整首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周人民族英雄的由衷歌颂。​这首诗结构宏大,共分为九章,每章均由六句构成,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擅长进行大规模的描写,尤其在场面刻画上独具匠心。同时,诗中还大量运用排比的手法,使得语言表达整齐庄重,富有气势。在内容安排上,全诗呈现出前详后略的特点,并且做到了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满是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绵》是周部族一首具有史诗特质的颂诗。对于以农业为生的周部族而言,土地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能否拥有并合理利用广阔肥沃的土地,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在周人的历史上,有过五次著名的迁徙。除了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寻觅肥沃富饶的土地。周王朝的奠基人太王古公亶父从豳地迁徙到岐下(今陕西岐县一带),这一举措让周的根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毛诗序》中记载:“《绵》,文王之兴,本由太王也。”由此可见,这首诗应当是周王朝的贵族为了纪念太王古公亶父开拓疆土、创立基业的功绩而创作的,以此缅怀他为周部族发展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民族史诗。诗歌描绘了古公亶父率周人迁徙开国、周文王继承事业建立制度的故事,歌颂了周人的民族英雄,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2. 写作手法

起兴:首章以“绵绵瓜瓞”起兴,用绵延的瓜藤果实,引出周人世代延续的历史,自然带出古公亶父迁岐的故事,让开篇既有形象感,又暗含对周族发展的追溯。铺垫:“爰及姜女”一句是铺垫。古公亶父与姜女联姻,既说明周人被认可为周原主人,又为后文描写周人在渭水平原的劳动生活做了铺垫,让情节衔接更自然。烘托:“陾陾”“薨薨”“登登”“冯冯”这些拟声词,烘托出修筑宫室时热闹繁忙的劳动气氛,洪大的鼓声都被淹没其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蓬勃的劳动场景。情景交融:诗中写周人在周原“乃慰乃止,乃左乃右”的劳作,既描绘了安家垦荒的情景,又融入了对新生活的喜悦之情,景中有情,情随景生,充满生活气息。排比:诗中多用排比,如“乃疆乃理,乃宣乃亩”,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既展现了周人规划田地、开渠垦荒的有序场面,又让语言显得庄重有力。

3. 分段赏析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诗人以“绵绵瓜瓞”起兴,用瓜的绵延和多实比周民的兴盛,形象地写出了周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接着追溯周族的起源,提到周人最早发祥于沮水和漆水旁,那时古公亶父带领族人还居住在简陋的窑洞和地穴中,没有正式的房屋,展现了周族创业初期的艰苦。“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讲述古公亶父在早晨驰马而来,率领族人沿着西方的河岸,来到了岐山之下。他还带着妻子姜氏,一起察看居住的地方,表现出古公亶父为族人寻找新家园的积极态度和远见卓识,也体现了他与妻子共同谋划未来的夫妻情深。“周原膴膴,菫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描绘了周原土地的肥沃,连堇菜和荼菜都甜如饴糖,这为周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于是古公亶父开始谋划,通过占卜得到吉兆,决定在此地建造房屋,正式定居下来,这是周族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写周族在周原定居后,人们安居乐业,开始划分疆界,治理土地,疏通沟渠,整治田垄,从东到西,人人都忙碌地从事着各种劳作,展现出一片繁荣的劳动景象,体现了周族人民的勤劳和团结。“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讲述古公亶父召集司空和司徒等官员,让他们负责建造房屋和宗庙。工匠们拉着笔直的绳子,捆牢木板来打夯,建造的宗庙庄严整齐,显示出周族开始有了较为完备的建筑和礼仪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这一章生动地描写了筑墙的劳动场面,用“陾陾”“薨薨”“登登”“冯冯”等象声词,形象地表现了铲土、填土、打夯、削墙等劳动时发出的声音,众多的城墙同时兴建,人声鼎沸,连大鼓的声音都被淹没了,展现出劳动的热烈和繁忙,也体现了周族人民建设家园的热情和力量。“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写周族建立了郭门、王宫门和大社,郭门高耸,正门雄伟,大社是祭祀土神的地方,也是出征前举行仪式的场所,这标志着周族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国家制度和礼仪规范,具备了国家的雏形。“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这一章是叙事的转折点,“肆”字承上启下。前两句说古公亶父虽然未能尽绝愠怒,但仍然保持了周族的声望。接着写文王时期,剪除了柞棫等杂树,开通了道路,昆夷被打得狼狈逃窜,突出了文王的军事才能和周族的日益强大。“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讲述了虞、芮两国因争地而到周来请文王评判,结果被文王的德化所感动,自动相让。最后说文王有善于使远方归附的臣子,有辅佐的贤臣,有奔走效力的能臣,有抵御外侮的勇将,强调了文王时期人才济济,君臣一心,这是周族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4. 作品点评

《绵》作为周部族具有史诗特质的颂诗,其叙事脉络独具匠心。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脉络,巧妙地将景色与情感交融在一起——景色随着情感的起伏而变幻,情感又依托景色的铺陈而生发,使得整首诗内容饱满,情景融合,字里行间满是浓厚的生活气息。​从邠地到岐下,诗中所展现的每一个场景都饱含深意:无论是部族出发迁徙的决绝,定居新地的安稳,辛勤种田的忙碌,建造房舍的热闹,修筑宗庙的庄重,还是文王让虞芮两国和解的智慧、承受天命的威严,无不彰显着周人对生活的炽热情怀、对生命的真挚热爱以及对祖先的深切崇敬。​在结构上,《绵》体现出极强的灵活性,过渡自然流畅。对于该简略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绝不拖沓;而对于该详细描绘的部分,则刻画入微,尽显精妙。这种错落有致的安排,让诗歌的节奏张弛有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秦世谣》

下一篇:先秦·佚名《楚人诵子文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