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飞鸟兮乌鸢":仰望飞鸟啊乌鸦与老鹰,
"凌玄虚兮号翩翩":翱翔高空啊鸣叫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栖息沙洲啊优游自在,
"啄虾矫翮兮云间":啄食虾蟹展翅啊云间,
"任厥性兮往还":放任本性啊往返自如。
"妾无罪兮负地":我无罪啊却负于地,
"有何辜兮谴天":有何罪啊被天谴责。
"帆帆独兮西往":孤帆独影啊西去,
"孰知返兮何年":谁知归来啊是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心忧痛啊如刀割,
"泪泫泫兮双悬":泪潸潸啊双挂。
"彼飞鸟兮鸢鸟":那飞鸟啊鸢鸟,
"已回翔兮翕苏":已盘旋啊舒展。
"心在专兮素虾":心思专一啊在白虾,
"何居食兮江湖":何处觅食啊在江湖。
"徊复翔兮游颺":盘旋飞翔啊飘扬,
"去复返兮于乎":去了又返啊呜呼。
"始事君兮去家":起初侍奉君啊离家,
"终我命兮君都":终我一生啊在君都。
"终来遇兮何辜":最终遭遇啊何罪,
"离我国兮去吴":离我国土啊去吴。
"妻衣褐兮为婢":妻子穿褐衣啊为婢女,
"夫去冕兮为奴":丈夫去冠冕啊为奴仆。
"岁遥遥兮难极":月遥遥啊难尽头,
"冤悲痛兮心恻":冤悲痛苦啊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愁肠百结啊铭记于心,
"于乎哀兮忘食":呜呼哀痛啊忘饮食。
"愿我身兮如鸟":愿我身啊如飞鸟,
"身翱翔兮矫翼":展翅翱翔啊高飞去。
"去我国兮心摇":离开我国啊心飘摇,
"情愤惋兮谁识":情愤惋惜啊谁能知。
1.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以“仰飞鸟兮乌鸢”起笔,描绘了一只乌鸢在高空中自由翱翔的画面:它凌驾于云霄,边鸣叫边轻盈翻飞,时而停驻洲渚自在休憩,时而掠过水面啄食虾米,又舒展翅膀直上云端,一切都随本性自在往返。这段对飞鸟的描写充满动态美,通过“凌”“集”“啄”“矫”“翔”等动词,勾勒出飞鸟无拘无束、任意往来的自由形象,为后文“妾”的悲剧命运埋下对比伏笔。紧接着,“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两句直抒胸臆,“负地”“谴天”的质问,将“妾”被遣离故土的冤屈推向极致——她自认无罪无过,却被命运“谴责”般驱离家乡。“帆帆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以“帆帆”形容孤舟远行的单调,“孰知”二字更添迷茫:独自西去的归期遥遥,无人知晓何时能重返故园。“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用“惙惙”“泫泫”两组叠词,将内心的锥痛与泪水涟涟的哀伤具象化,读来令人揪心。第三段转向对飞鸟的再次凝视:“彼飞鸟兮鸢鸟,已回翔兮翕苏”,乌鸢尚可盘旋往复、收翅暂歇,而“妾”却只能困于离乡之痛。“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以飞鸟专注捕食却栖身江湖的自问,暗喻“妾”被迫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连基本的安稳都成奢望。“徊复翔兮游颺,去复返兮于乎”进一步强化飞鸟的自由——它来回盘旋、自在游弋,来去自如;而“妾”却只能单向漂泊,再无归期,对比中更显其处境的凄凉。第四段转入对往事的追忆:“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曾经为了跟随君王离开家乡,如今却“终来遇兮何辜”——为何最终落得这般下场?“离我国兮去吴”点明被遣往异国他乡的残酷现实。“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以身份的剧烈落差强化悲剧:曾经的妻子与丈夫,从正常生活坠入奴婢的屈辱境地,对比中尽显命运的无常与不公。第五段“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以“岁遥遥”形容时间漫长难熬,“冤悲痛”“心恻”直述内心的悲怆;“肠千结兮服膺”用“千结”比喻愁绪纠缠,“服膺”则强调痛苦无法排遣;“于乎哀兮忘食”更以“忘食”的细节,侧面烘托哀伤之深——连基本生存需求都被悲痛淹没。最后一段“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妾”渴望像飞鸟一样拥有翅膀,自由翱翔;但“去我国兮心摇”笔锋一转,即便能飞离,“离开故国”的现实仍让她心神动摇——自由与乡愁的矛盾,暴露了内心最深的牵挂。“情愤惋兮谁识”以“愤惋”(愤怒又哀伤)总结所有情绪,却无人理解,将个体的孤独与绝望推向顶点。
上一篇:先秦·佚名《石鼓诗》
下一篇:先秦·佚名《泽门之皙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