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ǎn
sò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zuǒ
zhuàn
yuē
zhèng
chǎn
cóng
zhèng
nián
rén
sòng
zhī
yuē
yún
yún
sān
nián
yòu
sòng
zhī
yuē
guān
ér
zhǔ
zhī
tián
chóu
ér
zhī
shú
shā
chǎn
zhī
yǒu
chǎn
huì
zhī
yǒu
tián
chóu
chǎn
zhí
zhī
chǎn
ér
shuí
zhī

译文

《左传》记载:郑国子产执政第一年。众人纷纷探讨。到了第三年。众人又吟诵道:拿我的衣冠去收藏。把我的田地按伍编制。谁要杀子产。我愿意参与。我有子弟。子产教导他们。我有田地。子产使它增产。如果子产死了。谁能继承他呢。

逐句剖析

"《左传》曰":《左传》记载:

"郑子产从政一年":郑国子产执政第一年。

"舆人诵之曰云云":众人纷纷探讨。

"及三年":到了第三年。

"又诵之曰":众人又吟诵道:

"取我衣冠而褚之":拿我的衣冠去收藏。

"取我田畴而伍之":把我的田地按伍编制。

"孰杀子产":谁要杀子产。

"我其与之":我愿意参与。

"我有子弟":我有子弟。

"子产诲之":子产教导他们。

"我有田畴":我有田地。

"子产殖之":子产使它增产。

"子产而死":如果子产死了。

"谁其嗣之":谁能继承他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子产诵》是收录于《左传》的先秦时期的歌谣,主要记载了郑国大夫子产执政期间的社会反响。这首诵文开篇“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记录了民众对赋税政策调整的直接反应,“孰杀子产?吾其与之”直白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新政的抵触情绪;后文“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则展现出民众态度的转变。该文源自《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的历史事件:郑国执政卿子皮将政权交给子产后,子产推行新政改革,郑国的“舆人”(众人)通过吟诵的方式对新政作出反馈,由此形成了这篇诵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民歌。描写了郑国大夫子产推行新政的社会反响,通过前后两段民众吟诵,记录了子产执政初期民众因赋税、田制改革产生的抵触情绪,以及后期因新政带来实惠而转为拥护、感念的态度变化。

2. 分段赏析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开篇直陈新政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取”字显政策的强制性,“衣冠褚之”“田畴伍之”具体指向赋税与田制改革,语言如民众日常抱怨,直白传递对生活被打乱的不满,奠定前期抵触基调。“孰杀子产。我其与之”:以极端决绝的语气收尾,“孰杀”“与之”将不满推向愤怒,不加掩饰的暴力倾向,真实呈现改革初期民众因不理解而产生的激烈反抗情绪,民间歌谣的直白特质尽显。“我有子弟。子产诲之”:转向对新政益处的认可,“诲之”点出子产对教育的重视,从“子弟”角度切入,以具体受益场景替代抽象评价,情感从抵触转为肯定,语气平和真挚。“我有田畴。子产殖之”:与首句“田畴伍之”呼应,“殖之”(使增产)显改革实效,对比前期“伍之”的不满,形成态度转变的关键证据,用事实说话,朴素中见说服力。“子产而死。谁其嗣之”:以对继任者的忧虑作结,“谁其嗣之”的反问,将对郑产的依赖与认可推向深处,情感从感激升华为不舍,直白中含深沉信赖,与前期“孰杀子产”形成强烈反差,完整呈现民众态度的转变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离别相去辞》

下一篇:先秦·佚名《相和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