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彼秾矣":怎么那样秾丽绚烂,
# 秾:花木繁盛的样子。朱熹《诗集传》:“秾,盛也。”一作“襛”,浓艳、盛大貌。
"唐棣之华":如同唐棣花般美妍。
# 唐棣:树木名,又作棠棣、常棣。
"曷不肃雝":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
# 肃雝:庄严雍和。雝,同“雍”,雍容安详。,曷:何。
"王姬之车":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
# 王姬:周王的女儿或孙女,姬姓,故称王姬。
"何彼秾矣":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
"华如桃李":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
# 华如桃李:如桃李之花,红白艳丽。
"平王之孙":平王之孙容貌够姣好,
# 平王之孙:周平王的孙女。一说周平王的外孙女。平王,东周平王姬宜臼。
"齐侯之子":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
# 齐侯之子:齐国国君的公子。一说“齐侯之子”与“平王之孙”指同一人,即齐侯的女儿,平王的外孙女。
"其钓维何":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
# 维:语助词,有“为”的意思。,钓:钓鱼的工具。这里专指钓鱼的线,比喻王侯贵族互相联姻,如丝之和。
"维丝伊缗":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
# 缗:多条丝拧成的丝绳,喻男女合婚。一说钓绳。,伊:语助词,有“是”的意思。
"齐侯之子":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
"平王之孙":平王之孙容貌够娇艳。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贵族婚姻题材诗。诗中描绘了新娘美貌及车辆服饰的奢华气派,点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的尊贵身份。在赞叹婚礼盛况之余,隐含对贵族奢靡的讽喻,也暗指政治联姻的实质。
2. 写作手法
起兴:第一章以“唐棣之华”起兴,用花儿繁盛暗喻王姬出嫁车辆装饰奢华;第二章以“华如桃李”为喻,借桃李娇艳刻画新人容貌光彩;第三章以“维丝伊缗”的钓丝意象起兴,象征婚姻如丝线合股,既指男女结合,也隐喻政治联姻实质。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新娘美貌、车辆服饰奢华及新人尊贵身份,如“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首句“何彼秾矣,唐棣之华”,以唐棣花起兴,用花儿的繁盛艳丽,暗喻王姬出嫁车辆装饰的奢华繁缛。次句“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以设问句式,模拟路人旁观赞叹的场景,侧面烘托出王姬车驾的庄重威仪与婚礼的盛大排场。第二章首句“何彼秾矣,华如桃李”,以桃李之花为喻,生动刻画新郎新娘容貌的光彩照人,凸显其青春娇艳。次句“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点明双方尊贵出身,借贵族血统的强调,暗合周代政治联姻的礼制背景,亦暗含对婚姻功利性的隐约映射。第三章首句“其钓维何,维丝伊缗”,以钓丝合股为兴,象征婚姻如丝线交织,既喻指男女结合的紧密,也隐喻周王室与诸侯通过联姻巩固政治联盟的实质。次句“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以回环句式重复新人身份,通过韵律的往复强化,既突出双方门当户对的匹配,亦隐约透露出对贵族婚姻政治属性的深层审视。
4. 作品点评
关于《召南・何彼襛矣》的主旨,古代不少注家认为诗中隐含贬意,即在对王侯家族婚娶场景的赞美中,委婉流露出讽刺之意,暗指贵族王姬德行与容貌不相匹配。这一解读的文本依据集中于首章第三句“曷不肃雝”。多数学者将此句释为“为何不够和乐庄严?”或“为何缺乏雍容严肃的气象?”,并由此推断全诗暗含对贵族婚礼奢华而德行缺位的批评。艺术表现上,全诗对婚礼排场与仪制的铺陈,通过视角的动态转换实现层次递进,既有对车服、容貌的正面刻画,也有借路人赞叹、自然意象的侧面烘托,使画面感与抒情性相互映衬。结构上,各章首二句均采用“设问—作答”的句式,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鲜明体现出民间歌谣的即兴特质与音乐美感,增强了诗歌的传唱性与艺术感染力。
# 曰何彼戎戎而盛乎?乃唐棣之华也。此何不肃肃而敬、雍雍而和乎?乃王姬之车也。此乃武王以后之诗。不可的知其何王之世,然文王太姒之教,久而不衰,亦可见矣。
宋朱熹《诗集传》
# 因言见其车而知其和且敬。下则大其和敬而言其分之称情之合也。此亦征文王之遗化也。
明徐奋鹏《诗经删补》
# 此东迁以后诗也。平王之诗显然可证。此与左传异解,可并存之。或以为刺诗不应编于二南,然轻微如是,于此正可识二南矣。风诗之旨,单微一线,不可多求,尤忌错会,于此可识。
清牛运震《诗制》
# “何彼襛矣”,是美其色之盛极也;“曷不肃雝”,是疑其德之有未称耳。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通篇俱在诗人观望中着想。“曷不”二字宛然道路聚观,企踵吁眸,相顾叹赏之语。前后上下,分配成类,是诗家合锦体。
清陈继揆《读诗臆补》
上一篇:先秦·佚名《敬姜论劳逸》
下一篇:先秦·佚名《权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