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i
yá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sòng
jiù
shì
yuē
zhì
wèi
yáng
zèng
zhī
chē
shèng
huáng
sòng
jiù
shì
yōu
yōu
zèng
zhī
qióng
guī
pèi
wèi
yáng
kāng
gōng
niàn
kāng
gōng
zhī
jìn
xiàn
gōng
zhī
wén
gōng
zāo
zhī
nàn
wèi
fǎn
ér
qín
gōng
wén
gōng
kāng
gōng
shí
wéi
tài
zèng
sòng
wén
gōng
wèi
zhī
yáng
niàn
zhī
jiàn
jiàn
jiù
shì
cún
yān
wèi
ér
zuò
shì
shī

译文

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渭阳》这首诗,是秦康公思念母亲而作。秦康公的母亲,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遭受骊姬的陷害,未能返回晋国,而秦姬就去世了。秦穆公接纳了晋文公,当时秦康公还是太子,他送晋文公到渭水的北岸。他想到母亲已经去世不能再见,觉得自己见到舅舅,就好像母亲还在世一样。等到他即位后,因思念母亲而作了这首诗。

逐句剖析

"我送舅氏":我送舅舅归国去,

"曰至渭阳":转眼来到渭之阳。

# 曰:发语词。

"何以赠之":什么礼物送给他?

"路车乘黄":一辆大车四马黄。

# 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朱熹《诗集传》:“路车,诸侯之车也。”

"我送舅氏":我送舅舅归国去,

"悠悠我思":思绪悠悠想娘亲。

# 我思:自己思念舅舅。一说送舅舅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悠悠:思绪长久。

"何以赠之":什么礼物送给他?

"琼瑰玉佩":美玉饰品表我心。

# 琼瑰:玉一类美石。

"《渭阳》":《渭阳》这首诗,

"康公念母也":是秦康公思念母亲而作。

"康公之母":秦康公的母亲,

"晋献公之女":是晋献公的女儿。

"文公遭丽姬之难":晋文公遭受骊姬的陷害,

"未反":未能返回晋国,

"而秦姬卒":而秦姬就去世了。

"穆公纳文公":秦穆公接纳了晋文公,

"康公时为大子":当时秦康公还是太子,

"赠送文公于渭之阳":他送晋文公到渭水的北岸。

"念母之不见也":他想到母亲已经去世不能再见,

"我见舅氏":觉得自己见到舅舅,

"如母存焉":就好像母亲还在世一样。

"及其即位":等到他即位后,

"思而作是诗也":因思念母亲而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渭阳》出自先秦诗歌总集《诗经》,是四言送别诗。诗中描绘其从雍城送舅氏重耳至渭阳的场景,借临别赠物与路途叙述,抒发甥舅深情及对亡母的思念。写作上,通过“路车乘黄”“琼瑰玉佩”借物抒情,既寄寓祝福、彰显秦晋之好,又赞颂舅氏品德;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情景交融,勾勒离情。首章写送别祝福,次章由别及思,情感自然转换。此诗作为送别赠言之祖,以质朴之语传情,杜甫、储光羲等皆化用其典,文学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渭阳》是一首饱含甥舅深情的诗作。关于创作时间,《毛诗序》记载为其即位后,但存在争议,陈子展辨析认为应作于晋文公归国的周襄王十六年(前630年),最迟不超次年。秦康公之母乃晋献公之女,彼时晋文公因骊姬之祸流亡在外,其母秦姬离世后,秦穆公接纳了晋文公。秦康公身为太子时,于渭水北岸送别舅舅晋文公,念及母亲已逝,见舅氏便觉如母亲尚在身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甥舅送别场景,表达了真挚的亲情与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借助赠送的物品抒发情感,以“路车乘黄”表祝福与秦晋交好,借“琼瑰玉佩”赞舅氏品德,寄托对母亲的怀念。如“何以赠之,路车乘黄”“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情景交融:选取渭阳送别场景,将甥舅惜别、念母之情融入其中。“我送舅氏,曰至渭阳”,点明地点,营造出离别的氛围,体现深厚情谊。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起兴,勾勒出秦康公于渭水之阳送别舅氏重耳返晋即位的经典场景。诗人巧妙捕捉临别时分的复杂心绪,既因舅氏荣登君位而喜,又因至亲将别而怅,最终以“路车乘黄”相赠。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考证,此车马之赠既含康公拳拳心意,亦得穆公首肯,深层隐喻秦晋两国政治同盟之谊,以具象馈赠承载外交深意,尽显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艺术传统。第二章以“悠悠我思”转折,将惜别之情升华为对亡母秦姬的深切追思。据孔颖达《毛诗正义》所述,秦姬生前未能目睹胞弟归国,诗人借送别契机,将对母亲的怀念与舅甥之情交织相融。以“琼瑰玉佩”相赠,既赞颂重耳高洁品格,亦暗含对逝者的追念,更寄寓秦国对晋室的殷切期许。全诗通过章法的自然流转与意象的精巧铺陈,实现情感的层层递进,在简短篇幅中熔铸家国情怀、亲恩追忆与政治隐喻,堪称先秦赠别诗的典范之作。

4. 作品点评

《渭阳》作为先秦诗歌经典,两章结构对称而韵脚相异,以章法流转暗合情绪起伏,语言凝练含蓄,对后世赠别诗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赋也。秦康公之舅,晋公子重耳也,出亡在外。穆公召而纳之,时康公为太子,送之渭阳而作此诗。”“序以为,时康公之母穆姬已卒,故康公送其舅而忘母之不见也。或曰:穆姬之卒不可考,此但别其舅而怀思耳。

宋朱熹《诗集传》

# 送行而止述其送赠怀思之情,而不及其所事者,正得送别之体。《文选》中送别诗多如此,盖古意也。

元刘玉汝《诗缵绪》

# 变。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本韵。秦康公为太子,送母舅晋重耳归国之诗。小序谓念母以悠悠我思句也。未知果然否?大序谓即位后思而作,尤迂。增悠悠我思句,情意悱恻动人,往复寻味,非惟思母,兼有诸舅存亡之感。渭阳二章,章四句。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小雅·何草不黄》

下一篇:先秦·佚名《小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