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cháng
zhī
huā
è
wěi
wěi
fán
jīn
zhī
rén
xiōng
sāng
zhī
wēi
xiōng
kǒng
huái
怀
yuán
póu
xiōng
qiú
líng
zài
yuán
xiōng
nàn
měi
yǒu
liáng
péng
kuàng
yǒng
tàn
xiōng
qiáng
wài
měi
yǒu
liáng
péng
zhēng
róng
sāng
luàn
píng
ān
qiě
níng
suī
yǒu
xiōng
yǒu
shēng
bīn
ěr
biān
dòu
yǐn
jiǔ
zhī
xiōng
qiě
hǎo
qín
xiōng
qiě
dān
ěr
shì
jiā
ěr
shì
jiū
shì
dǎn
rán

译文

高大的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花萼花蒂是那样的灿烂鲜明。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生死存亡重大时刻来临之际,兄弟之间总是互相深深牵挂。无论是谁流落异乡抛尸原野,另一个历尽苦辛也要找到他。鹡鸰鸟在原野上飞走又悲鸣,血亲兄弟有人陷入急难之中。那些平日最为亲近的朋友们,遇到这种情况最多长叹几声。兄弟之间在家里有可能争斗,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倒是那些平时最亲近的朋友,在最关键时刻往往于事无补。死丧急难和杂乱之事平息,一切将归于安定井然有序。遗憾的是此时此刻亲兄弟,竟不如朋友那样感情默契。陈列好盘盏布好丰盛宴席,尽情地饮酒欢宴不醉不休。兄弟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到底是血脉相连一家骨肉。夫妻们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就好比婉转悠扬琴瑟协奏。兄弟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是那样和谐欢乐永久永久。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请你深思熟虑,此话是否在理!

逐句剖析

"常棣之华":高大的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

# 华:即花。,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鄂不韡韡":花萼花蒂是那样的灿烂鲜明。

# 韡韡:鲜明茂盛的样子。,不:蒂,鄂:通“萼”,花萼。

"凡今之人":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莫如兄弟":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

"死丧之威":生死存亡重大时刻来临之际,

# 威:畏惧,可怕。

"兄弟孔怀":兄弟之间总是互相深深牵挂。

# 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原隰裒矣":无论是谁流落异乡抛尸原野,

# 裒:聚集。,隰:低湿之地。,原:高平之地。

"兄弟求矣":另一个历尽苦辛也要找到他。

# 求:寻找。

"脊令在原":鹡鸰鸟在原野上飞走又悲鸣,

# 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水鸟今在原野,比喻兄弟急难。

"兄弟急难":血亲兄弟有人陷入急难之中。

# 急难:急于难。

"每有良朋":那些平日最为亲近的朋友们,

# 每:连词,虽然。

"况也永叹":遇到这种情况最多长叹几声。

# 永:长。,况:更加。

"兄弟阋于墙":兄弟之间在家里有可能争斗,

# 墙:墙内,家庭之内。,阋:争吵。

"外御其务":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

# 务:通“侮”。,御:抵抗。,外:墙外。

"每有良朋":倒是那些平时最亲近的朋友,

"烝也无戎":在最关键时刻往往于事无补。

# 戎:帮助。,烝:长久。一说为发语词。

"丧乱既平":死丧急难和杂乱之事平息,

# 丧乱:死丧和战乱,指患难。

"既安且宁":一切将归于安定井然有序。

"虽有兄弟":遗憾的是此时此刻亲兄弟,

"不如友生":竟不如朋友那样感情默契。

# 友生:友人。生,语气词,无实义。

"傧尔笾豆":陈列好盘盏布好丰盛宴席,

# 笾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傧:陈列。

"饮酒之饫":尽情地饮酒欢宴不醉不休。

# 饫:宴饮同姓的私宴。一说酒足饭饱。,之:犹是。

"兄弟既具":兄弟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

# 具:通“俱”,俱全,完备,聚集。

"和乐且孺":到底是血脉相连一家骨肉。

# 孺:相亲。

"妻子好合":夫妻们亲密无间志同道合,

# 好合:相亲相爱。

"如鼓瑟琴":就好比婉转悠扬琴瑟协奏。

"兄弟既翕":兄弟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

# 翕:聚合,和好。

"和乐且湛":是那样和谐欢乐永久永久。

# 湛:喜乐。

"宜尔室家":全家安然相处,

# 宜:安,和顺。

"乐尔妻帑":妻儿快乐欢喜。

# 帑:通“孥”,儿女。

"是究是图":请你深思熟虑,

# 图:思虑。,究:深思。

"亶其然乎":此话是否在理!

# 然:如此。,亶:信,确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常棣》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一首诗,是周朝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作品。全诗共八章,每章四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中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方面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与期望。这首诗情理交融,富有理趣,写作笔法曲折,音调高低起伏。前五章节奏紧凑,多有慷慨激昂的感觉;后三章节奏舒缓,有悦耳动听的趣味,是《诗经》中的著名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常棣》这首诗讲的是兄弟宴饮的欢乐,不过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历来有不同说法。西周初年,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发动了叛乱。因此,《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周成王时期周公写的,里面说:《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到了西周末年,王室贵族间兄弟相残的事情经常发生。根据这个情况,《左氏春秋》记载,春秋时周襄王的大夫富辰说这首诗是周厉王时期召穆公所作。《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里提到:“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此诗《左传》富辰谓召穆公作,《国语》富辰又以为周文公诗。……是诗为周公作,穆公特重歌之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兄弟亲情主题的抒情诗。全诗以棠棣花起兴,描绘了兄弟间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揭示了血缘亲情的永恒价值,展现了手足情谊的纯粹无私,又暗含对家族和睦的劝诫,最终升华了“兄弟既翕,和乐且湛”的伦理理想。

2. 写作手法

对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一句,将墙内争执与墙外共御的骤转对比,凸显手足情谊的纯粹无私;“丧乱既平,既有兄弟,不如友生”,则于安宁时叹兄弟疏离,与危难时“良朋永叹”形成冷暖反差,暗讽世态炎凉。更以“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衬“兄弟既翕,和乐且湛”,递进揭示血缘纽带胜于姻亲之和的深意,使全诗在张力中升华主题。

3. 分段赏析

首章开篇就采用了先“兴”后“议”的手法,直接点明主题。“常棣之华,鄂不韡韡”,这句诗里既有“兴”的手法,也暗含了“比”。诗人看到常棣花两三朵紧紧相依开放,由此联想到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用常棣花来比喻兄弟情谊。“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句话,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直接点明主题,既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亲情的赞美,也体现了古代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在上古时期,部族家庭都是以血缘关系为根基,所以比起朋友、妻子儿女,他们更加看重兄弟之间的感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深刻解释了《常棣》这首诗主题背后的历史文化根源。诗的二、三、四章构成第二层。诗人通过三个典型的情景,对“莫如兄弟”这个主旨进行了具体且深入的阐述。这三个情景分别是:遇到丧事时,兄弟会相互扶持料理;碰上急难时,兄弟会挺身而出救助;遭遇外敌侵犯时,兄弟会齐心协力抵御。这些情景可能是对历史传说的诗意概括,也可能是对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艺术加工。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点。从事例的排列来看,从“死丧”到“急难”再到“外御”,呈现出由紧急到缓和、由严重到轻微、从内部到外部的顺序,层次分明,给人带来强烈且深远的审美感受。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兄弟和朋友在相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放在一起比较,这样一来,兄弟之情的真诚深厚就更加明显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这句话更进一步说明,就算兄弟在家里发生争吵,一旦遇到外敌,也会毫不犹豫地团结起来对外。从“阋于墙”到“外御其务”,中间没有任何过渡,情绪和行为瞬间转变,生动地展现出兄弟之间的感情是天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这个由转折手法构成的典型情景,因为体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第五章单独作为一层。前面的内容都是诗人正面赞美理想中的兄弟情谊,而这一层则从理想回归到当时的现实情况。诗人从赞叹在战乱动荡时“莫如兄弟”的真情,转而叹息在太平安宁时“不如友生”的现状。“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句叹息非常沉痛,而且是有历史依据的。西周初期,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发动叛乱;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兄弟相残的事情更是频繁发生。诗人发出这样的叹息,是有感而发,还带有警示和规劝的意味。不过,这首诗是在宴饮欢乐的氛围中吟唱的,所以在短暂的低沉之后,诗歌的音调又变得欢快热烈起来。诗的六、七章是第四层,直接描绘了一家人宴饮时,兄弟齐聚一堂,妻子儿女和睦相处,亲情融洽,夫妻感情和谐的欢乐场景。第七章将“妻子”和“兄弟”进行对照,蕴含着诗意的递进:“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描绘了夫妻恩爱如同弹奏琴瑟般和谐,而“兄弟既翕”,则“和乐且湛”,展现出兄弟和睦时更加欢乐融洽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明确表达,兄弟之情比夫妇之情更为重要;兄弟和睦,家庭才能安稳,妻子儿女才能快乐。最后一章承接上文,点明主旨。诗人直接告诫人们,要好好思考并牢记这个道理:只有兄弟和睦相处,才能让家庭美满幸福,让妻子儿女快乐。这里明理规劝的意思更加清晰明显。

4. 作品点评

《常棣》是《诗经》里的经典名篇,既是中国最早歌颂兄弟亲情的诗作,也是情理交融的说理典范。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曲折有致,前五章节奏急促,充满慷慨激昂的情感;后三章则舒缓平和,读来朗朗上口。字句反复吟咏,饱含真挚情意。诗中主题历久弥新,兄弟手足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常棣》用诗意的方式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因此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传颂。诗中"棠棣花开""兄弟同心""兄弟争执却共御外敌"等意象,成为中华文化中象征亲情的经典符号,对后世描写兄弟情谊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这些充满智慧的诗句,既展现了人性最本真的情感,也承载着中华文化对家庭伦理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句少而章多,章多,所以极其郑重;句少,则各成一义故也。

宋程颐《伊川经说》卷三

# 一章发端,言兄弟之常,而语气抑扬之间,已有感叹不尽之意。

宋严粲《诗辑》

# 叙事议论,绝非诗家所需,以叙事则伤体,议论则费词也。然总贵不烦而至,如《常棣》不废议论,《公刘》不无叙事。如后人以文体行之,则非也。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 《常棣》,俗笔必先从和乐叙至急难,便乏味。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终南》

下一篇:先秦·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