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zhān
绿
zhú
yǒu
fěi
jūn
qiē
cuō
zuó
xiàn
xuān
yǒu
fěi
jūn
zhōng
xuān
zhān
绿
zhú
qīng
qīng
yǒu
fěi
jūn
chōng
ěr
xiù
yíng
kuài
biàn
xīng
xiàn
xuān
yǒu
fěi
jūn
zhōng
xuān
zhān
绿
zhú
yǒu
fěi
jūn
jīn
guī
kuān
chuò
chóng
jué
shàn
xuè
wéi
nüè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逐句剖析

"瞻彼淇奥":看那淇水弯弯岸,

# 奥:通“澳”,流水弯曲处。,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瞻:看。

"绿竹猗猗":碧绿竹林片片连。

# 猗猗:美盛、茂密的样子。猗,通阿。,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是君子,

# 匪:通斐,有文采貌。

"如切如磋":学问切磋更精湛,

# 如切如磋: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

"如琢如磨":品德琢磨更良善,

# 如琢如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琢,治玉曰琢。磨,治石曰磨。

"瑟兮僴兮":神态庄重胸怀广,

# 僴:神态威严。一说宽大的样子。,瑟:仪容庄重。

"赫兮咺兮":地位显赫很威严。

# 咺:有威仪的样子。一说心胸宽广的样子。,赫:显赫。一说光明的样子。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真君子,

# 匪:“斐”的借字,有文采的样子。

"终不可谖兮":一见难忘记心田。

# 谖:忘记。

"瞻彼淇奥":看那淇水弯弯岸,

"绿竹青青":绿竹袅娜连一片。

# 青青:同“菁菁”,茂盛貌。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真君子,

"充耳琇莹":美丽良玉垂耳边,

# 琇莹:似玉的美石,宝石。,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

"会弁如星":宝石镶帽如星闪。

# 如星:皮帽缝合处所缀的玉石,如成排之星闪耀。,会弁:鹿皮帽。会,缝隙。一作“㻅”,冠缝赘玉称为“㻅”。

"瑟兮僴兮":神态庄重胸怀广,

"赫兮咺兮":地位显赫更威严。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真君子,

"终不可谖兮":一见难忘记心田。

"瞻彼淇奥":看那淇水弯弯岸,

"绿竹如箦":绿竹葱茏连一片。

# 箦:“积”的假借,堆积,形容茂盛。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真君子,

"如金如锡":青铜器般见精坚,

# 如金如锡: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

"如圭如璧":玉礼器般见庄严。

# 如圭如璧: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

"宽兮绰兮":宽宏大量真旷达,

# 宽兮绰兮:指君子心胸宽阔。绰,旷达。一说柔和的样子。

"猗重较兮":倚靠车耳驰向前。

# 重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猗:通“倚”,依靠。

"善戏谑兮":谈吐幽默真风趣,

# 戏谑:用幽默、诙谐的话逗趣,开玩笑,言谈风趣。

"不为虐兮":开个玩笑人不怨。

# 虐:粗暴。一说过分的玩笑,流于恣肆、刻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淇奥》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出自《诗经・国风・卫风》。全诗三章,每章九句,主题聚焦赞美君子,从多方面塑造君子形象:第一章侧重内在品德,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体现君子修养品德的勤勉;第二章突出外在仪容,以“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描绘君子服饰,映衬其仪容之美;第三章展现综合气度与处事智慧,借“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夸赞君子道德高深、处事有分寸,层层递进勾勒理想人格。它是《诗经》的作品之一,开创“以竹喻人”先河,通过细腻描写与多样修辞,构建出德才兼备、风度翩翩的君子范式,反映先秦对贤士的推崇,也为后世文学人物塑造提供素材。其含蓄的抒情、贴切的比喻,显现出《诗经》“赋比兴”魅力,是探究先秦文化与诗歌审美不可多得的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淇奥》为歌颂卫武公之德的诗作。先秦时中华民族趋向统一,人们渴望和平富裕生活,将期许寄托于圣君贤相,赞美卫武公实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据《左传・昭公二年》“北宫文子赋《淇奥》”,杜预注“美武公也”;《毛诗序》载“美武公之德,有文章,能听规谏、以礼自防,入相于周,故作是诗”。卫武公(卫和)生于西周末年,曾任周平王卿士,晚年九十余岁仍谨慎廉洁、容谏纳言,受民众敬重。其辅佐王朝平戎有功,获“王命为公”,诗篇或作于西周、东周之交,是卫风较早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也是一首咏人赞德诗。描绘了一位兼具内在美德、仪容之美与高超道德修养的君子形象,借“绿竹”起兴,用比喻展现君子经修养磨砺而成的魅力,赞颂其能为邦国兴作贡献,传递对贤德之士的推崇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起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淇水湾畔葱郁绿竹起兴,先勾勒清新雅致的自然场景,再引出对君子的赞美。借绿竹的挺拔、繁茂,暗喻君子品德的高洁与修养的深厚,让抽象的人物赞颂,因眼前具象的景物铺垫,更显自然流畅,开启对君子形象的逐层描绘。比喻:“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把君子修养品德、研习学问的过程,比作工匠对骨、玉等器物精细加工(切、磋、琢、磨)。生动展现君子追求完美、不断精进的状态,将抽象的道德修养,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工艺动作,让读者直观理解君子内在品德的养成,是经反复打磨、持续提升而来。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开篇以淇水之畔、绿竹婀娜的景致起笔。在先秦诗歌“兴”法的运用中,这是典型的以景衬人,用绿竹的挺拔、葱郁、生机,暗喻君子品格的高洁与顽强的生命意志力。“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将君子修养德行的过程,类比于工匠对骨器、玉器的精细加工。“切”“磋”是打磨骨角,“琢”“磨”是雕刻玉石,层层工序暗合了君子修身的步骤:从学问研习到品德锤炼,需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瑟兮僩兮,赫兮咺兮”,则从神态气质刻画君子。“瑟”显庄敬,“僩”现胸襟,“赫”彰威仪,“咺”表光彩,四字勾勒出一位既威严庄重,又具有人格魅力的君子形象。末句“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直抒胸臆,以“不可谖(忘怀)”强调君子形象已深印于心,为全诗奠定“赞贤”基调,从人的品德修养和精神气质两个方面,开启对理想人格的歌颂。第二章:“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复沓起兴,绿竹由“猗猗”转“青青”,色泽更浓郁,呼应君子形象的深化。“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聚焦服饰配饰,以细节见修养。“充耳琇莹”,写君子冠旁玉瑱(充耳)温润晶莹,这不仅是身份象征,更暗合“玉德”,温润、纯洁,与君子品德呼应;“会弁如星”,描皮帽(弁)上的玉饰如星辰闪耀,既显仪容华美,又暗含“明德若星”的寓意。重提“瑟兮僩兮,赫兮咺兮”,通过反复强化君子气质的一致性,让庄重威仪成为鲜明标识。再以“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收束,与首章呼应,借反复咏叹,将君子形象从“抽象品德”锚定到“具体仪容”,从内在精神到外在风貌进行审美改造,让贤士的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感。第三章:“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绿竹成“箦(竹席)”,繁茂至极,暗示君子形象已非常高大和圆满。“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以金属、玉器喻君子品德——金锡需冶炼提纯,圭璧经雕琢成器,暗指君子之德源于后天砥砺奋斗。“如金”显刚正,“如锡”表纯净,“如圭”彰守礼,“如璧”现温润,四字比喻涵盖了品德修养、精神内涵等多个方面。“宽兮绰兮,猗重较兮”,转向气度与身份。“宽”“绰”写胸襟豁达、处世从容;“猗重较”(凭倚车辕横木),点明君子居高位却不骄,威仪中见亲和。“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此句聚焦与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懂幽默却不失分寸,会调侃仍守底线,这是春秋士大夫“外交与内政”所需的关键能力。末章从“品德纯度”“胸襟气度”“处世智慧”三方面,完成君子人格的最后升华:他是道德楷模,是亲民贤相,是能周旋于诸侯之间的智者。全诗“绿竹”起兴贯穿,用“复沓咏叹”强化情感,借“比喻铺陈”深化形象,构建出先秦儒家理想中的“贤士标本”,让《淇奥》成为了一首“人格颂歌”,也为后世文学塑造“君子形象”提供了样本。

4. 作品点评

《诗经》里有不少歌颂人物的篇章,赞美的对象范围很广。其中,各地的贤良大臣与杰出将领是重要的称颂对象。《卫风·淇奥》便是一首刻画生动的赞歌,由于诗中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指向并不明确,所以诗里的形象并非特指某个人,而是代表着周王朝时期一位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卫风·淇奥》从多个角度,由外及内地塑造了君子的形象。诗中的一些语句,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后来成了人们称赞某种品德或性格的常用语,由此也能看出这首诗的影响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切磋”二语,刻划尽致。写德行有景有情,是写生手。“善戏谑兮”二语写雅人深致,何等风流。连用“兮”字,顿挫咏叹,节奏悠然。

清牛运震《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孟子及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下一篇:先秦·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