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ē
qián
sháo
yao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fán
huì
shí
xiè
yán
huá
chén
hóng
zuì
nóng
yǎo
tiǎo
liú
chūn
shǎng
bái
xuān
fēng
dòng
yáo
pín
chuāng
ǎi
fāng
yōu
zhī
xiāng
qīn
yuàn
zhì
qín
wěi
zèng
yōu
yōu
nán
guó
rén

译文

常的花草都随时令的变迁而凋谢,唯有这美丽的芍药仍在今晨开放。溢满露珠的鲜红的花朵,像喝醉了甘醇微微倾斜,独自欣赏一直到西阳下沉,温暖的春风把枝叶摇动频频。浓郁芳香自窗外透入,好似与静卧的人来相亲。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药花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逐句剖析

"凡卉与时谢":常的花草都随时令的变迁而凋谢,

# 与时谢:指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凋落。,凡卉:一般的花。指春天开的花。

"妍华丽兹晨":唯有这美丽的芍药仍在今晨开放。

# 丽:此处用作动词,即展现美丽,开放之意。,妍华:美丽的花。

"欹红醉浓露":溢满露珠的鲜红的花朵,像喝醉了甘醇微微倾斜,

# 欹红:倾斜的红花。欹,倾斜的意思。

"孤赏白日暮":独自欣赏一直到西阳下沉,

"暄风动摇频":温暖的春风把枝叶摇动频频。

# 暄风::温暖的风。暄,温暖。

"夜窗蔼芳气":浓郁芳香自窗外透入,

"幽卧知相亲":好似与静卧的人来相亲。

"愿致溱洧赠":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药花赠给,

# 溱洧:溱水与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在今河南境内。《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之芍药为香草名,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

"悠悠南国人":悠悠的南国美人。

# 南国:指江南。曹植《杂诗六首》其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暗用其意。,悠悠:形容遥远,难以接近。南国:指江南。曹植《杂诗六首》其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暗用其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题阶前芍药》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对比,以“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突出芍药不同于普通花卉,在暮春绽放的超凡脱俗;运用拟人手法,如“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将芍药人格化,赋予其自我欣赏、保持高洁的品性,以及与静卧之人亲近的情趣;尾联“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巧用《溱洧》典故,委婉表达急于用世、希求援引的愿望。元裕之评价其“怨之愈深,其辞愈缓,得古诗之正,其清新婉丽,六朝辞人少有及者”。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清新婉丽的笔调刻画芍药形象,委婉抒发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谪永州任永州司马时期(唐宪宗元和元年至元和十年之间),他政治上惨遭失败,流贬永州多年,抱负不能实现,才华不得施展,却始终未放弃希图进用的愿望,于是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介绍了芍药在暮春时节绽放的情景,描绘了其鲜艳带露、姿态柔美的形象,体现了芍药超凡脱俗、高洁自持的品性,营造了一种孤独却芬芳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希求援引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将平常花草随季节凋谢与芍药在今晨绽放形成对比,突出芍药的与众不同。拟人:“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把芍药人格化,写其自我欣赏及与静卧之人亲近,富有情趣。用典:“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巧用《溱洧》中少男少女赠花的典故,原典中芍药象征美好情感,作者借此表达想赠花给南国美人,委婉传达希求援引的愿望。

3. 分段赏析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开篇以对比手法,写众花随春凋谢,唯有芍药在清晨绽放,突出其逆势独芳的特质,暗含诗人对卓然不群品格的推崇。“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运用拟人手法,鲜红的芍药花沾着浓露倾斜,似醉酒美人,以“窈窕”姿态留住暮春,细腻刻画芍药的柔美与对春光的挽留,寄寓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写芍药在春日独赏至暮,暖风频频摇动其枝叶,表面写花的孤高自赏,实则暗喻诗人被贬后洁身自好、不随流俗的心境。“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从嗅觉角度写夜晚芍药香气入窗,仿佛与幽卧之人亲近,以香气拟人化,体现人与花的心灵相通,深化物我交融的意境。“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化用《诗经》典故,希望像古人一样以芍药赠人,“南国人”既指远方友人,亦暗指渴望得到援引的对象,委婉表达诗人虽处贬谪却仍期待进用的愿望,点明全诗主旨。

4. 作品点评

元裕之认为此诗“怨之愈深,其辞愈缓”,高出其他花卉诗,“清新婉丽”是六朝辞人所缺乏的。全诗用戏谑口吻、拟人手法,文辞清新,意味蕴藉,是咏物诗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柳子厚《牡丹》(原题为《戏题阶前芍药》)曰:“攲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坡云:“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留”与“殿”重轻虽异,用各有宜也。

宋黄彻《䂬溪诗话》

# 柳子厚《芍药》诗曰:“攲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近体中好句皆不及。可见体物之妙,古体胜唐体。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 结句虽戏,亦《楚辞》以美人为君子旨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七

# 无凡艳而颇似咏兰(首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可为后人咏物轨范也

日本近藤元粹《柳柳州集》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董思恭《咏露》

下一篇:唐·王维《辋川集·南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