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逐东风拂舞筵":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
# 舞筵:歌舞的筵席。,东风:指春风。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乐游春苑断肠天":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
#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
"如何肯到清秋日":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
#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肯到:会到。
"已带斜阳又带蝉":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
#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树满川。”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借秋日之柳的形象,先回忆春日柳逐风拂舞筵的盛景,再描绘其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的衰败,以柳自比,表达了诗人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悲叹之情,生动写照了诗人的坎坷身世。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春日柳逐风拂舞筵的繁盛与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的衰败相对比,突出今昔荣枯变化,强化情感。拟人:用“逐”“带”等字,使柳枝由被动变主动,化客观之景为有生命力的景象,增强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柳》前两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诗人以精妙之笔勾勒出春日柳姿。一个“舞”字,灵动地展现出柳枝的婀娜之态,似在风中翩翩起舞;而“逐”字更是神来之笔,赋予柳枝主动追逐东风的蓬勃生气。将其置于春日乐游苑那热闹非凡的舞筵之畔,瞬间营造出一幅春光明媚、繁华似锦的绚烂场景,尽显柳在春日里的欢快与蓬勃。然而,笔锋陡然一转,“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如何肯到”的反诘与感叹,恰似一声沉重的喟叹,带来强烈的转折。“带”字在此处化被动为主动,生动描绘出清秋时节,斜阳残照之下,秋蝉哀鸣之时,柳已呈现出衰败之态。前后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诗人借柳这一意象,自伤迟暮,倾诉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隐衷。
4. 作品点评
《柳》作为李商隐的经典七绝,选材构思精妙。全诗借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情感深沉,却毫无雕琢痕迹,浑然天成,尽显李商隐诗歌含蓄委婉、意蕴深长的独特魅力,在咏物诗中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 庐陵陈模《诗话》云:前日春风舞筵,何其富盛;今日斜阳蝉声,何其凄凉,不如望秋先零也!形容先荣后悴之意。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得意人到失意时,苦况如是。“肯到”二字妙,却由不得你不肯也。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玩“曾拂”“肯到”“既”“又”等字,诗意甚明。晚节文疏,有托而言,非徒咏柳也。识者详之。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不堪积愁,又不堪追往,肠断一物矣。
清田兰芳《玉溪生诗集笺注》
# 此种入神之作,既以事征,尤以情会,妙不可穷也。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 四句一气,笔意灵活。只用三四虚字转折,冷呼热唤,悠然弦外之音,不必更著一语也。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
# 含思婉转,笔力藏锋不露……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故措词沉着如许,有神无迹,任人领味,真高唱也。《李义山诗辨正》末句亦兼悼亡而言,凄婉人神。
清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
# 此咏柳兼赋兴之体也……作者其以柳自喻,发悲秋之叹耶?抑谓柳之无情,虽芳时已过,而带蝉日,犹逞余姿,不知有江潭摇落之感耶?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首二句写其得意之状,三四句则衰落之况也。宋人晏几道有咏柳《浣溪纱》词曰:“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用意正同,可以参看。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
下一篇:唐·严武《军城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