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gǎn
huái
怀

朝代:清作者:高希贤浏览量:3
西
wàng
réng
fēng
huǒ
huán
shān
wèi
néng
pín
ér
xué
bìng
liàn
chéng
sēng
fēng
yuè
qīng
shuāng
xiù
méi
bái
dèng
yín
qiū
shī
cǎo
zhuō
fān
lèi
rén
téng

译文

向西眺望仍然看到烽火,想要归山却苦于无法实现。因为贫困驱使儿子去学习做官吏,疾病的折磨使我如同僧人般清苦。清风明月相伴,两袖空空,在一盏灯前,胡须眉毛都已变白。吟咏秋天的诗作粗拙,反而劳累老朋友帮忙誊写。

逐句剖析

"西望仍烽火":向西眺望仍然看到烽火,

"还山苦未能":想要归山却苦于无法实现。

"贫驱儿学吏":因为贫困驱使儿子去学习做官吏,

"病炼我成僧":疾病的折磨使我如同僧人般清苦。

"风月清双袖":清风明月相伴,两袖空空,

"须眉白一镫":在一盏灯前,胡须眉毛都已变白。

"吟秋诗草拙":吟咏秋天的诗作粗拙,

"翻累故人誊":反而劳累老朋友帮忙誊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即事感怀》是清代诗人高希贤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作聚焦眼前之事生发感慨,诗人以细腻笔触,借具体情境与心绪流动,在格律规整的五言形式里,将即事的触动与内心的感怀相融合,传递独特的情思与对生活、世事的体悟,展现清代诗歌创作中个人情感与现实观照交织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西望仍烽火,还山苦未能”,开篇以“西望”拓开视野,战火在远方绵延不绝,“仍”字戳破“烽火平息”的期许。而“还山”之息,被现实碾成“苦未能”的叹息,对时局的忧虑,与归隐无门的无奈,绞成沉郁底色,让全诗刚起笔,便浸满世事难违的沉重。颔联:“贫驱儿学吏,病炼我成僧”,“贫驱”二字,道尽生活的残酷:为谋生计,竟要驱遣儿子去学官场机巧;“病炼”一转,写自身被病痛打磨,活成清苦僧人的模样。家庭的窘迫、身体的熬煎,化作“儿学吏”的现实妥协,与“我成僧”的精神孤寒,层层堆叠出生活的艰涩与无奈。颈联:“风月清双袖,须眉白一镫”,以“风月”的清朗,衬“双袖”的清正,即便身处困境,仍守着两袖清风;“须眉白”在“一镫”孤光里,被照得格外刺目,岁月的霜雪,落在坚守高洁的诗人身上,熬白须眉,也熬出对时光流逝、初心难改的复杂况味。尾联:“吟秋诗草拙,翻累故人誊”,自嘲“诗草拙”,却因这粗陋之作,劳烦故人誊写。“累”字藏着无奈,更裹着暖意,在生活的苦寒里,友人的相助,像一丝微光,让无奈的自嘲,悄然漫出对友情的珍视,为沉郁诗境,添了缕温柔的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薛镛《车中无事辄得小诗,宿店后即书于壁 其三》

下一篇:清·冯秀莹《凉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