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huán
jiāo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2
xián
qíng
jiān
xié
zhàng
yán
quán
cǎo
绿
yíng
xīn
dài
qīng
zhuì
qián
chuáng
qīn
àn
shuǐ
niǎo
shān
yān
hái
píng
huā
shù
mǎn
chūn
tián

译文

最近“我”心情闲散,寂寞不语,于是就携带着手杖去观赏山水。芳草萋萋,碧绿如带,榆荚成串而缀,远远看去,像串串古钱。供鱼栖息的围栏插入临岸的江水中插入临岸的江水中,大鸟展翅高飞,直入云烟。“我”要像张衡那样写《归田赋》,这时田野里满树繁花,春色正浓。

逐句剖析

"闲情兼嘿语":最近“我”心情闲散,寂寞不语,

# 嘿语:沉默。一作“嘿嘿”。

"携杖赴岩泉":于是就携带着手杖去观赏山水。

# 携杖:拄杖。

"草绿萦新带":芳草萋萋,碧绿如带,

# 萦新带:形容绿草繁生,漫延郊野,一片春色。

"榆青缀古钱":榆荚成串而缀,远远看去,像串串古钱。

# 榆青缀古钱:榆树的种子外形圆薄如钱币,故称“榆钱”。榆:榆树。落叶乔木,叶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称榆荚、榆钱。缀:连结。古钱:古代货币,此处借指榆荚,因榆荚形似小铜钱。

"鱼床侵岸水":供鱼栖息的围栏插入临岸的江水中插入临岸的江水中,

# 鱼床:编竹木如床席大,上投饵料,沉入水中,供鱼栖息。

"鸟路入山烟":大鸟展翅高飞,直入云烟。

# 山烟:山中云雾。,鸟路:鸟道,高山小径。

"还题平子赋":“我”要像张衡那样写《归田赋》,

# 平子:后汉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曾为河间相,仕途不得志,因作《归田赋》。

"花树满春田":这时田野里满树繁花,春色正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还郊》是初唐诗人王勃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春日郊游时所见所感:首联以"闲情"起笔,暗示仕途失意后的心境;中间两联生动刻画了绿草如带、榆钱似串、鱼游鸟飞的春日景象;尾联借张衡《归田赋》典故,含蓄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思。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写景抒情,在明丽的春景描写中暗含孤寂之感,展现了诗人从现实苦闷到向往自然的精神历程,体现了王勃诗歌情景交融、用典自然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日还郊》一诗应创作于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672-674年),诗中描绘了春日郊游的清新景致,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闲适之情。全篇笔调明快,展现了王勃早期诗歌中特有的朝气与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诗歌描绘了春日郊游时看到的绿草、榆钱、游鱼、飞鸟等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向往归隐的心情,在闲适的笔调中隐隐透露出仕途失意后的孤寂之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尾联“还思张翰莼鲈兴”巧妙化用张翰因思家乡莼羹鲈脍而辞官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同样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生活的强烈愿望。情景交融:“鱼侵垂钓石,鸟入避人枝”生动刻画了鱼儿嬉游、鸟儿归巢的画面,这些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与诗人渴望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心境完美交融。首尾呼应:开篇“嘿语”暗示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处境,结尾用张翰典故表明归隐之志,首尾相扣,完整展现了诗人从现实困境到精神解脱的思想历程。

3. 分段赏析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首联以“闲情”点明心境,暗含仕途失意后的疏离感。“嘿语”典出《周易》,既指沉默独处,又暗喻现实知音难觅的孤寂。携杖而行,赴山水之间,动作中透露出诗人主动寻求精神解脱的姿态。岩泉意象清冽,与尘世喧嚣形成对比,为全诗奠定超然基调。“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颔联写草木之态,观察细腻,比喻新颖。“萦新带”既形容春草柔韧绵长,又暗用郑玄书带之典,赋予草木以文雅气息;“缀古钱”则生动摹写榆荚成串、青翠圆润之状,以古钱喻榆荚,既取其形似,又隐含岁月流转之意。绿草与青榆相映,色彩明丽,春意盎然。“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颈联转写鱼鸟动态,笔触灵动。“鱼床”指鱼儿栖息的河床,“侵”字写出春水渐涨,鱼群游近岸边的活泼景象;“鸟路”则勾勒飞鸟掠过的轨迹,“入”字赋予画面纵深感,鸟影渐隐于山间烟霭,虚实相生,意境悠远。鱼鸟自在,反衬诗人对无拘生活的向往。“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尾联以张衡《归田赋》收束,既呼应首联的归隐之思,又以“花树满春田”的绚烂画面作结,使全诗在明丽的春景中达到情感高潮。平子赋典的运用,含蓄表达诗人对田园的欣羡;而“满”字则极写春田花树之繁茂,生机扑面,诗人的归隐之志亦在此景中得到升华。

4. 作品点评

该诗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布局井然。前六句以寻常景物入诗,通过岩间清泉、萋萋芳草、串串榆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恬淡的春日田园画卷;后两句则巧妙点题,由“还郊”二字自然联想到张衡《归田赋》,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娓娓道来,使主题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等处胜出六朝,又不落晚唐,最宜自得(“草绿”四句下)。

明顾璘《批点唐音》

# 三、四语有风味。人有问余二语何以佳,余谓此二语一似逢春而感,一似遇物而兴,非徒为草、榆咏也。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全无扭捏,顺手逼出,无不平善精绝。结拗。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起沉着,写闲情新而远,中二联分动静。“鸟路”句灵活。题是“还郊”,诗写得春日郊景,“还”字只次句写,若盛唐必更有妙意。

清屈复《唐诗成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成彦雄《松》

下一篇:唐·牟融《客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