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浸天色":辽阔悠远的江水,仿佛浸润着天空的颜色,
"一边生晚光":江水的一侧,渐渐泛起傍晚的霞光。
# 晚光:暮色。光,一作凉。
"阔浮萍思远":宽阔的水面上浮萍飘荡,让人心生遥远的思绪,
# 思:一作势。,浮:一作含。
"寒入雁愁长":寒意浸透水面,南飞的雁群也带着悠长的愁绪。
"北极连平地":江水向北方尽头望去,仿佛与平坦的大地相连,
"东流即故乡":江水向东流淌的方向,就是我的故乡。
# 即:一作接。,东:一作南。
"扁舟来宿处":我乘坐的小船来到今夜停泊的地方
# 来:一作当。
"仿佛似潇湘":眼前的景象,恍惚间就像故乡的潇湘水畔。
唐代诗人
项斯(802?~846?),唐代诗人。字子迁,台州乐安(今浙江仙居)人。会昌四年登进士第,授润州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的诗多为五律,风格近姚合、贾岛,诗风浅切自然,清婉流畅,与张籍诗风颇近。其存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另外部分诗作多描绘闲适清幽的隐逸生活,刻画乡间野景、山寺楼台,细腻逼真。偶尔亦关注社会现实,如诗作《送友人游河东》。项斯的诗作刻画工妙,构思精巧,时有俊句。著有《项斯诗集》一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以“渺渺”开篇,勾勒出江水浩渺无际的景象,“浸天色”三字将水与天融为一体,展现出开阔辽远的画面。而“一边生晚光”则在这苍茫背景中增添了一抹傍晚的霞光,明暗交织,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略带苍茫的基调。颔联“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转写水中浮萍与空中大雁。“阔”字既写水面广阔,也暗合浮萍漂泊无依的状态,“萍思远”将浮萍拟人化,寄托了漂泊者的思乡之情。“寒入雁愁长”则通过秋寒侵袭大雁,引出“愁长”,大雁本为迁徙之鸟,此处的“愁”与浮萍的“思”相呼应,强化了愁绪的绵长。颈联“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由景入情,直接抒发思乡之感。“北极连平地”写出江水绵延至远方,仿佛与北方的平地相连,极言地域之广。“东流即故乡”则点出江水东流的方向正是故乡所在,将江水与故乡紧密联系,漂泊的愁绪在此化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尾联“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以眼前实景作结。诗人乘坐扁舟在此停泊夜宿,眼前的景象让他恍惚觉得仿佛身处潇湘。潇湘本是文人笔下常带愁思之地,此处既呼应了前文的愁绪,又以朦胧的意境收束,让思乡之情余韵悠长。全诗以景起兴,以情贯穿,借山水、萍雁等意象,将漂泊的孤寂与对故乡的眷恋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