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huī
shàng
rén
qiū
shān
tíng
yǒu
zèng

朝代:唐作者:陈子昂浏览量:3
jiǎo
jiǎo
bái
lín
qiū
wēi
wēi
cuì
shān
jìng
chán
gǎn
biàn
zuò
kāi
xuān
píng
fēng
quán
shēng
yuè
xiāo
guāng
lěng
duō
xiè
wàng
rén
chén
yōu
wèi
néng
zhěng

译文

月光照耀山林一片秋色,青翠山峦多么安谧幽静。身居禅房感受万物变化,一人独坐不由打开窗门。风响泉鸣夜声显得嘈杂,月下的寒露使夜光清冷。向您忘机的人多多致意,尘世烦忧愧未清理干净。

逐句剖析

"皎皎白林秋":月光照耀山林一片秋色,

# 皎皎:洁白貌;清白貌。形容月光。

"微微翠山静":青翠山峦多么安谧幽静。

# 微微:隐约,淡远,幽静的样子。

"禅居感物变":身居禅房感受万物变化,

# 禅居:僧人居住修行的处所。指寺院。

"独坐开轩屏":一人独坐不由打开窗门。

# 轩屏:窗户和门屏。

"风泉夜声杂":风响泉鸣夜声显得嘈杂,

# 杂:一作“绝”。

"月露宵光冷":月下的寒露使夜光清冷。

# 宵光:夜光;月光。,月露:月光下的露滴。

"多谢忘机人":向您忘机的人多多致意,

# 忘机: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忘机人,是赞美晖上人与世无争、忘却巧诈的高洁情怀。

"尘忧未能整":尘世烦忧愧未清理干净。

# 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诗作。诗作以秋夜山亭为背景,通过“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等句,勾勒出一幅宁静清幽的山林秋夜图。结尾“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表达了诗人对晖上人超然物外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未能摆脱尘世忧愁的无奈。陈子昂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中“皎皎”“微微”等叠词,增强了画面的清新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陈子昂为回应晖上人的赠诗而作,其创作时间应早于他考中进士之前。陈子昂于唐高宗开耀二年(682年)登进士第,因此可以推断,此诗大约写于682年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诗作。此诗描绘了明净如画的山林秋夜景色,表现了作者希望自己的心情能入景清明,达到晖上人那样的境界。全诗结构精巧,浑融一体,起承转合,自然从容。

2. 写作手法

白描:“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运用描写。前者从视觉角度,细腻描绘秋夜山林的色泽与状态;后者从听觉和视觉出发,刻画秋夜的声音与光线,生动勾勒出秋夜山林的画面,为抒情奠定基础。借景抒情:全诗借助秋夜山林景色来抒发情感。如“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描绘出的清幽山林之景,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环境的欣赏与喜爱。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描绘了山林的静谧:“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秋夜中的山林禅院被赋予了幽深的禅意。中间两联写景抒情,颔联“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写诗人居于僧房,感受到景物的变化与季节的更替,因心绪纷乱而推开门窗,独坐冥想。这一联点明了晖上人通过禅修达到的心灵澄明之境,禅定让人内心平静,从而生发智慧。颈联“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则进一步以清冷幽寂的景致渲染诗境,既富有画意,又深含禅理。尾联“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两句,诗人感叹世人难以如晖上人般忘却机心,深陷尘世烦扰,显得无奈而悲悯,同时表达了对晖上人那种与景相融、清明无碍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结构上极为精妙,起承转合流畅自然,毫无雕琢之感。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此外,陈子昂的另一首诗《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在内容上与本诗相呼应,两者互为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盛唐人诗,多以起句十字为题目,中二联写景咏物,结句十字撇开,却说别意,此一大机括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景中禅,似右丞。

明钟惺《唐诗归》

# “多谢”妙。

明谭元春《唐诗归》

# 通篇高古,俱是《文选》中来。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首二句出题,千古常规也。大历后结句必紧收,已前则不必,而自妙贴,自开创。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

# 一般景物入初唐之手,便尔高迥,此时代之别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秦韬玉《题刑部李郎中山亭》

下一篇:唐·李白《金陵凤凰台置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