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g
shì
shǎng
huì
cǎo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3
xún
cháng
shī
qiǎo
chūn
yòu
yōu
tíng
huì
cǎo
xīn
běn
shì
xīn
xiāng
jūn
rào
lán
jīn
gèng
wèi
rén

译文

我平日作诗的灵感常常巧妙得如同春天一般,又欣喜于在这幽静的亭中看到清新的蕙草。蕙草本就因其馨香可与君子的品德相媲美,如今它环绕着栏杆生长,又是为谁而散发芬芳呢?

逐句剖析

"寻常诗思巧如春":我平日作诗的灵感常常巧妙得如同春天一般,

"又喜幽亭蕙草新":又欣喜于在这幽静的亭中看到清新的蕙草。

"本是馨香比君子":蕙草本就因其馨香可与君子的品德相媲美,

"绕栏今更为何人":如今它环绕着栏杆生长,又是为谁而散发芬芳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七言绝句。其诗文风格独特,以清丽俊爽、豪迈洒脱著称,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此诗创作于杜牧与令狐侍御一同观赏蕙草之际,彼时两人置身幽亭,面对清新的蕙草有感而发。诗中围绕赏蕙草这一事件展开,借蕙草抒发情感,既展现了杜牧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他对友情及人生境遇的感慨,反映出唐代文人雅集赏景、吟诗唱和的文化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起兴:开篇“寻常诗思巧如春”,先从自身诗思写起,以春天的灵动巧妙来形容自己平日作诗的灵感,这并非直接写蕙草,而是为后文赏蕙草做铺垫,引出与令狐侍御赏蕙草之事,起兴手法自然流畅,引发读者对后续内容的兴趣。比喻:“本是馨香比君子”,将蕙草的馨香比作君子的品德。蕙草香气宜人,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的象征意义,如同君子的美好品德为人称道。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蕙草的品质,也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内涵,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人对蕙草的赞美之情。设问:“绕栏今更为何人”,诗人发出疑问,蕙草环绕栏杆生长,如今它又是为谁而散发芬芳呢?设问手法引发读者思考,在赏蕙草的情境下,增添了诗歌的韵味,也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对自身境遇或友情的感慨,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寻常诗思巧如春”,杜牧先提及自己平日作诗的灵感,说自己的诗思常常巧妙得如同春天一般。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充满着无限的活力与变化,以此来形容诗思,展现出诗人创作灵感的丰富与灵动。这一句看似与赏蕙草无关,实则为后文赏蕙草营造氛围,暗示诗人在面对美好事物时,总能激发内心的创作热情。“又喜幽亭蕙草新”,笔锋一转,诗人点明此次与令狐侍御在幽静的亭中赏蕙草,且蕙草清新喜人。“又喜”二字,直接表达出诗人对此次赏蕙草活动的喜爱与欣喜之情。幽亭的宁静氛围与新嫩的蕙草相互映衬,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雅致的赏景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在这清幽环境中的愉悦心境。“本是馨香比君子”,诗人在此运用比喻手法,将蕙草的馨香比作君子的品德。蕙草在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高洁、美好的象征,其香气淡雅宜人,如同君子的品德,不张扬却令人敬仰。诗人通过这一比喻,不仅赞美了蕙草的品质,也暗示了自己及令狐侍御等文人对君子品德的追求与向往,使诗歌的内涵得到了升华。“绕栏今更为何人”,最后一句,诗人发出疑问。蕙草环绕着栏杆生长,它散发着芬芳,却不知是为谁而绽放。这一设问,看似在问蕙草,实则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在这美好的情境中,诗人或许在思考,美好的事物常常不为人所珍视,就像这蕙草,它的芬芳究竟能被谁欣赏呢?同时,也可能在暗示自己的才华与品德,如同蕙草的芬芳,却不知在这世间能得到谁的赏识。这一设问,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整首诗,杜牧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起兴、比喻、设问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赏蕙草的过程,深刻地表达了对蕙草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现了唐代文人在赏景过程中的雅趣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元晏《梁·勍敌》

下一篇:唐·戴叔伦《过贾谊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