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jiǔ
xǐng
xiāng
xiāo
chóu
shè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jiǔ
xǐng
xiāng
xiāo
chóu
shèng
gèng
xiàng
luò
huā
xíng
nián
gāo
zhāi
dòu
qīng
yíng
fān
xiāo
shòu
liǎo
fán
huá
mèng
zǒng
píng
rén
jiān
chù
wèn
duō
qíng

译文

酒醒后花儿凋零哀愁不断,如何能迈步再去赏花。还记得去年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绵绵夜雨身体消瘦衰弊,繁华就像梦一样总是无法预料。人间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真情。

逐句剖析

"酒醒香销愁不胜":酒醒后花儿凋零哀愁不断,

# 愁不胜:不胜愁之倒装。

"如何更向落花行":如何能迈步再去赏花。

"去年高摘斗轻盈":还记得去年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 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高摘:攀高折花。

"夜雨几番销瘦了":绵绵夜雨身体消瘦衰弊,

# 销:衰弊,衰残。语出《汉书·地理志下》:“周公遗化销微,孔氏庠序衰怀。”

"繁华如梦总无凭":繁华就像梦一样总是无法预料。

# 无凭:无所倚仗、不可依托。,繁华:既是实指繁茂之花事,亦可理解为繁盛事业之象征。

"人间何处问多情":人间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词。此词上片以酒醒后的怅惘开篇,通过“香销”“落花”等意象渲染孤寂氛围,继而以“去年高摘斗轻盈”的回忆形成今昔对比,暗喻美好时光的消逝与心境的变迁;下片聚焦自然物象,以“夜雨销瘦”象征繁华易逝,最终以“人间何处问多情”的诘问收束,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此词看似诗怜花,但实际借花写出了对故人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8年),词人的结发妻子卢氏骤然离世,她是词人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伴侣,妻子的突然离去给词人带来沉重打击,使其长久沉浸于哀痛而难以释怀。《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便是词人在妻子去世次年祭奠时,触景生情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悼亡的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今昔对照,描写了词人在酒醒后面对落花的孤寂心境,以及对亡妻的深情追忆,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

2. 分段赏析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交代了词人创作的情境,是在酒醒之后的清晨,眼见娇柔的花儿已然凋零,唯有片片残瓣零落枝头,回想起它们曾在枝头绽放的娇艳姿态,未料到眼前已是凋零景象,竟无法移步近观——实在不舍踩踏这满地娇瓣,再添无情的伤害。此句表面是怜惜落花,实则借花的盛衰寄寓对故人的深切追念。“去年高摘斗轻盈”,词人忆起往昔与妻子比试攀高折花的情景,那时两人竞相展现轻盈体态,满是甜蜜与欢畅。“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笔锋一转,将回忆拉回现实,风雨摧残之下,花儿如何经得起这般消磨?昔日枝头繁盛的景象,如烟似梦般消逝,再无处寻觅。残留的花瓣默默诉说着时光的无情,世间繁华亦如梦幻泡影,不过是浮光掠影。本想借酒暂忘愁绪,酒醒后却更添怅惘,眼前世界更显残酷:绵绵阴雨笼罩的压抑,加重了内心的孤寂,檐角滴落的水珠,仿佛滴滴砸在心头。“人间何处问多情”收束全词,词人在悲怆中叩问:这世间何处可寻往昔的深情?此句道尽对妻子离世的无奈与眷恋,将个人的哀痛融入对人间真情的永恒追寻。

3. 作品点评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全词含醉里的幻梦、酒醒的残酷。斜阳渐渐漫过墙头,光阴荏苒,朱颜凋零,唯余满地残香以追念,心间的孤寂只堪独自咀嚼,人间何处觅多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汪刻本题下双行小字‘此阕与前“伏雨朝寒”字句略同。顾刻本“西郊”二阅接录,故因之。

现代学者冯统

# 此词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词中上下片之结句点出其情伤的底蕴,倘恍迷离,空灵清丽。

现代学者聂小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洞仙歌·崔微风貌》

下一篇:清·方文《水崖哭明圃子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