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绿潭潭水侧":青青溪水绕着绿潭流淌,潭水之畔,
# 绿潭:绿色深潭。指青溪的一处深潭。,青溪:亦作“青谿”。碧绿的溪水。
"修竹婵娟同一色":修长的绿竹与碧波相映,色调清雅如一。
# 婵娟:指花木。形容花木秀美动人。姿态美好貌。,修竹:修长的绿竹。
"徒生仙实凤不游":绿竹空自结出如仙果般的竹实,却无凤凰来栖息,
# 仙实:神仙的果实。,徒生:徒然生长。
"老死空山人讵识":它在空山中枯老至死,又有谁能知晓赏识。
# 讵:岂。怎。,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
"妙年秉愿逃俗纷":我年少时便立志摆脱世俗的纷扰,
# 俗纷:尘世的纷扰。,秉愿:秉持志愿。,妙年:妙龄之年。指少壮之年。
"归卧嵩丘弄白云":如今归隐嵩丘山间,与白云相伴,自得其乐。
# 嵩丘:嵩山的丘陵。嵩山。泛指高山。,归卧:回归坐卧。谓辞官还乡。
"含情傲睨慰心目":绿竹含情脉脉、傲然挺立的姿态慰藉着我的心眸,
# 心目:心和眼。泛指记忆和眼前。,傲睨:傲慢斜视;骄傲。睨:乐府诗无睨字。,含情:饱含情感。
"何可一日无此君":人生怎能一日失去这般君子相伴。
# 君:君子。指绿竹。,何可:怎可。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青溪绿竹的孤高清幽之姿,表达了诗人逃俗归隐的理想与才高不遇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开篇便以清丽笔触描绘青溪绿潭边,修长绿竹与碧水色调相融的静谧画面,营造出清幽澄明的意境,为全诗奠定淡雅基调;“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笔锋骤转,借绿竹虽结“仙实”却无凤凰栖息、只能在空山中默默老死,且不被世人知晓的命运,发出贤才被埋没的深沉慨叹,饱含怀才不遇的愤懑;“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则由物及人,直言自己年少立志摆脱世俗纷扰,如今归隐嵩丘与白云相伴的闲适自在,展现出远离尘世的洒脱;“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将情感推向高潮,“含情傲睨”赋予绿竹拟人化的神态,凸显其孤高而深情的气质,而“何可一日无此君”化用典故,以斩钉截铁的语气道出对绿竹的极度喜爱与精神依赖,将绿竹视为不可割舍的知己,使咏物与抒情浑然一体,尽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执着追求。
上一篇:唐·张旭《清溪泛舟》
下一篇:唐·白居易《建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