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huā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司空图浏览量:2
shǔ
liǔ
huà
lóu
chuāng
chén
mǎn
jìng
shū
tóu
shí
jīn
yàn
chuán
guī
xìn
jiǎn
duàn
xiāng
hún
chóu
jiào
rén
qiě
bào
ér
zhú
bàn
xiè
tóu
chí
míng
zhāo
dòu
cǎo
duō
yīng
jiǎn
dēng
huā
sǎo
méi
rùn
qián
xiǎo
xuě
guò
jīng
xún
yóu
xiàng
zhǔ
rén
kāi
jìn
huā
lián
qiǎng
jiào
dài
xīn
chūn

译文

蜀地的柳丝丝丝缕缕,笼罩着华丽的楼阁,窗户上的灰尘落满了镜子,女子也无心梳头。什么时候大雁能传来归家的书信呢,女子剪断那如香魂般的一缕愁思。姐姐或妹妹叫人暂且抱着孩子,她追逐着其他女伴,卸妆梳头很迟。明天斗草应该会很欢喜,她剪下灯花,自己描眉。闰月前的小雪已经过去十多天了,灯花仍然依依不舍地陪伴着主人。菊花都已开尽,还怜惜它好似在勉强舞动,我便告诉身旁的侍女,且一同等待新春的到来。

逐句剖析

"蜀柳丝丝幂画楼":蜀地的柳丝丝丝缕缕,笼罩着华丽的楼阁,

# 蜀柳:益州刺史刘悛之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

"窗尘满镜不梳头":窗户上的灰尘落满了镜子,女子也无心梳头。

"几时金雁传归信":什么时候大雁能传来归家的书信呢,

# 金雁:秋雁。

"剪断香魂一缕愁":女子剪断那如香魂般的一缕愁思。

# 香魂:人之魂。

"姊姊教人且抱儿":姐姐或妹妹叫人暂且抱着孩子,

"逐他女伴卸头迟":她追逐着其他女伴,卸妆梳头很迟。

# 卸头:卸去头上的妆饰。

"明朝斗草多应喜":明天斗草应该会很欢喜,

# 斗草:即“斗百草”一种以草为比赛对象的游戏。

"剪得灯花自扫眉":她剪下灯花,自己描眉。

# 扫眉:描画眉毛。

"闰前小雪过经旬":闰月前的小雪已经过去十多天了,

"犹自依依向主人":灯花仍然依依不舍地陪伴着主人。

"开尽菊花怜强舞":菊花都已开尽,还怜惜它好似在勉强舞动,

# 强舞:勉力而舞。,菊花:喻灯花。

"与教弟子待新春":我便告诉身旁的侍女,且一同等待新春的到来。

# 与:犹“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灯花三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写的三首七言绝句。第一首诗通过蜀柳、窗尘等意象,展现了女子独处深闺的孤寂与对远方归人的思念。第二首诗刻画了女子与同伴嬉戏的活泼场景,表现了她对斗草游戏的期待和欢快心情。第三首诗借灯花表达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菊花与灯花的对比,流露出对新春的期盼。整体上,这三首诗细腻地展现了女子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从孤寂愁绪到欢快期待,再到对时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整组诗语言简洁,意境生动,通过对不同场景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多样与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灯花三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在唐僖宗在蜀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写作于中和二至四年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其一前两句:“蜀柳丝丝幂画楼,窗尘满镜不梳头”,开篇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蜀柳丝丝,本是轻柔美好的意象,但“幂画楼”却给人一种笼罩、束缚之感。窗尘满镜,暗示女子许久未曾打理妆容,反映出她内心的烦闷与孤寂。后两句:“几时金雁传归信,剪断香魂一缕愁”,直抒胸臆,女子渴望大雁能带来远方亲人的消息,然而却迟迟没有音信,只能独自剪断那如香魂般的一缕愁思,将女子的思念与哀愁推向高潮。其二前两句:“姊姊教人且抱儿,逐他女伴卸头迟”,描绘出一幅温馨欢快的画面。姐姐(或妹妹)让(她)抱抱孩子,而(她)却追逐着女伴玩耍,连卸妆梳头都慢悠悠的,生动地展现出女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后两句:“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由眼前的欢乐场景联想到明日的斗草游戏,(她)兴奋地剪下灯花,为自己描眉,表现出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其三前两句:“闰前小雪过经旬,犹自依依向主人”,赋予灯花以人的情感。“依依”一词,将灯花拟人化,写它即便在小雪过后,仍眷恋着主人,不愿离去。后两句:“开尽菊花怜强舞,与教弟子待新春”,通过菊花与灯花的对比,菊花已开尽,而灯花却还在勉强舞动,仿佛在与主人一起等待新春的到来。这里既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黄滔《河梁》

下一篇:唐·李白《感遇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