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shān
shī
湿
·
·
dào
wá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jìn
lái
xiàn
shāng
xīn
shì
shuí
huà
cháng
gēng
cóng
jiào
fēn
绿
chuāng
hóng
lèi
zǎo
yàn
chū
yīng
dāng
shí
lǐng
lüè
jìn
duàn
sòng
zǒng
duō
qíng
jūn
dào
dēng
fēng
zhǎn
chī
shǔ
chūn
xīng

译文

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窗外绿影婆娑,任凭泪流满面。早春时节,大雁归来,黄莺歌舞。当年与你欣赏美景,如今却丧失了,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忽然一阵风吹,我以为是你的魂魄回来了,明灯随风摇动,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逐句剖析

"近来无限伤心事":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

"谁与话长更":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

"从教分付":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

# 从教分付:一切都听任其安排。张元干《念奴娇》:“有谁伴我凄凉,除非分付,与杯中醽醁。”

"绿窗红泪":窗外绿影婆娑,任凭泪流满面。

# 红泪:指伤离或死别的眼泪。,绿窗:指窗外绿景。

"早雁初莺":早春时节,大雁归来,黄莺歌舞。

# 早雁初莺:是说春去秋来,形容时光流逝。

"当时领略":当年与你欣赏美景,

# 领略:欣赏,晓悟。

"自尽断送":如今却丧失了,

# 自尽断送:一作“而今断送”。

"总负多情":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

"忽疑君到":忽然一阵风吹,我以为是你的魂魄回来了,

"漆灯风飐":明灯随风摇动,

# 风飐:风吹之意。,漆灯:灯明亮如漆谓之“漆灯”。

"痴数春星":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 痴数春星:谓痴情地数着天上的星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衫湿·悼亡》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悼亡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卢氏的深切怀念与哀思。这首词以真挚的情感、凄婉的笔调,抒发了词人内心无尽的悲痛与孤独。上阕写词人因失去妻子而陷入孤独与悲伤,无人倾诉;下阕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感叹生死相隔,辜负了往日的深情。结尾处,词人幻想妻子魂魄归来,痴情地数着春星,表达了对亡妻的痴恋与不舍。词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情景交融。上阕以“绿窗红泪”“早雁初莺”等意象渲染悲凉氛围;下阕通过回忆与幻想的交织,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抒发。全词以“忽疑君到”一句宕开,用虚拟之景收束,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作于何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写于纳兰性德前妻卢氏去世之后。纳兰与卢氏感情深厚,伉俪情深,然而卢氏却亡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她的离世给纳兰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令他悲痛欲绝,柔肠寸断。此后,纳兰写下了大量悼亡词,以此寄托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哀伤。这首《青衫湿·悼亡》便是其中之一,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感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青衫湿·悼亡》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全词以悼念亡妻卢氏为主题,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内心的孤寂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化用:词中“漆灯”等意象化用了李贺《南山田中行》中的“鬼灯如漆点松花”,通过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词作的文化内涵,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双关:“绿窗红泪,早雁初莺”,通过“红泪”的双关,既刻画了实景,又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直抒胸臆:词的开篇“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悲痛。这种直白的抒情方式,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词人的痛苦。借景抒情:词中“绿窗红泪,早雁初莺”等意象,既描绘了窗外的景色,又通过“红泪”一词双关,既指蜡烛燃烧的蜡泪,也暗喻词人内心的泪水,情景交融,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青衫湿·悼亡》以词题点明悼亡主旨,上阕“近来无限伤心事”直抒胸臆,道出纳兰性德内心的无尽伤痛。这些伤心事,他只能深埋心底,无处倾诉,营造出一种佳人已逝、知己难寻的孤独悲凉氛围。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更是他的红颜知己。纳兰为她写下了无数悼亡词,每一首都饱含深情与哀婉,足见他对卢氏的难以割舍。卢氏是幸运的,她与纳兰真心相爱,死后仍被纳兰深深思念,这在封建社会中实属罕见。然而,活着的纳兰却是不幸的,他的痛苦无人理解,只能独自承受。“谁与话长更”一句,以反问的语气写漫漫长夜无人相伴,词人从傍晚便开始为长夜愁苦,满心哀怨堆积。“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中,“红泪”一语双关,既指蜡烛燃烧淌下的蜡泪,又暗喻词人内心的泪水。纳兰明知思念无益,生活仍需继续,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每每忆起往昔,便忍不住泪流满面。抬眼望向窗外,早雁初莺,却不知美人红泪,更显词人的孤寂与愁苦。下阕以“当时”二字领起,词人回忆起与妻子相亲相爱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因生死相隔,辜负了往日的深情。结尾“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突转,化用卢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的诗意,写词人凝思出神时,见漆灯火苗摇曳,便疑心是亡妻魂魄归来,于是痴痴地数着春星等待。这一笔虚实结合,情深意远,与周邦彦《过秦淮》中的“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异曲同工,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词人对亡妻的深情,可谓刻骨铭心,至死不渝,其真挚与深沉令人动容,读之不禁潸然泪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清文学家顾贞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临江仙·寒水篱根二尺》

下一篇:清·吴嘉纪《挽王秀才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