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鬟衫着轻罗":小丫鬟穿着轻薄的罗纱衣衫,
"发如螺":发髻像螺壳般蜷曲,
# 螺:螺髻,古代女子的发式。
"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睡醒后发钗歪歪斜斜、发髻散乱,唤来侍女为她梳理。
"心上事":心里藏着的事,
"春前景":春日里的景致,
"闷中过":都在烦闷中悄然过了,
"打叠闲情别绪教鹦哥":整理起那些闲愁与离绪,教给鹦哥(让它学舌倾诉)。
# 鹦哥:鹦鹉的俗称。,打叠:收拾,安排。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情词。描绘了小鬟睡起时钗偏髻倒的娇憨情态,以白描手法摹写出一位怀春少女的形象,营造出委婉含蓄而又新巧自然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白描:“小鬓衫着轻罗、发如螺,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用“轻罗”“发如螺”“钗偏髻倒”等朴素直白的词语,勾勒出少女的衣着、发型及初醒后的慵懒神态,“唤娘梳”更是以口语化表达,不加修饰地展现少女的娇憨,尽显生活本真。以动衬静:结句“打叠闲情别绪教鹦歌”以“教鹦歌”的具体动作,反衬少女内心难以排遣的“闲情别绪”。看似悠然的举动,实则暗藏想要忘却却无法忘却的情思,用寻常行为拽出绵绵思绪,以动作的“动”衬托情感的“静”,构思巧妙,余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小鬓衫着轻罗、发如螺,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古时少女梳双鬟,故以“小鬟”相称。这位少女身着轻柔罗衣,发挽螺形发髻。“罗”前着一“轻”字,既写实罗衣质地之柔,更暗透出少女身姿的轻盈娇美,在中国传统审美中,轻柔本就是女子身上惹人爱怜的神韵。而“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一句更见神采:“钗偏髻倒”活画少女初醒时的疏懒散乱之态,“唤娘梳”三字则如口语入词,全然不似刻意雕琢,反倒还原了生活本真,将少女的纤巧娇憨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生爱怜。下片“心上事”究竟为何?词中并未明言,但“春前景”已悄悄透露了线索,情窦初开的少女面对春光而生出缱绻思绪,本是再自然不过。这份情愫是具体的相思,还是朦胧的春情?无需细究,我们只知它挥之不去、拂之还来,总在心头萦绕,平添几分怅惘。结句“打叠闲情别绪教鹦歌”以叙事收束,构思巧妙,别开生面。“打叠”即收拾之意,少女似要将闲愁抛却,转而悠然教鹦哥学语。可欲忘偏难忘,正如冯延巳所言“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鹊踏枝》)。结处以“教鹦歌”这一寻常举动,牵出绵绵不绝的情思,看似举重若轻,实则功力尽显。
4. 作品点评
《相见欢·小鬟衫着轻罗》这首词显著特点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言人叙事均不着重彩,仅以平淡语言款款道来,却语淡情深,极富魅力。这种朴素自然的表达,让情感在平实中流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清·陈维崧《过虎牢》
下一篇:清·乾隆《题史可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