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wáng
wéi
chūn
zhú
tíng
zèng
bié

朝代:唐作者:钱起浏览量:2
shān
yuè
suí
lái
zhǔ
rén
xìng
qiǎn
jīn
xiāo
zhú
lín
xià
shuí
jué
huā
yuán
yuǎn
chóu
chàng
shǔ
yīng
yún
hái
jué
yǎn

译文

山中明月随着客人的光临慢慢升上夜空,主人客人觥筹交错,逸兴不浅。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在幽幽竹林之下,谁还会觉得桃花源遥不可及呢。黄莺鸣啼,天色欲晓,宴席将散,心中不免怅然,抬眼望去,一朵白云正环绕于孤峰之上。

逐句剖析

"山月随客来":山中明月随着客人的光临慢慢升上夜空,

"主人兴不浅":主人客人觥筹交错,逸兴不浅。

# 兴:兴会,兴致。

"今宵竹林下":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在幽幽竹林之下,

"谁觉花源远":谁还会觉得桃花源遥不可及呢。

# 花源:即桃花源。

"惆怅曙莺啼":黄莺鸣啼,天色欲晓,宴席将散,心中不免怅然,

# 曙:一作晓。破晓,日出。,惆怅:心中不快的样子。

"孤云还绝巘":抬眼望去,一朵白云正环绕于孤峰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的一首回赠诗。此诗围绕诗人对王维的酬答。诗中描绘山月伴随客人而来,主人兴致盎然,在春夜竹林相聚。“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一句,既写出当下相聚的美好,也流露出诗人对王维亦官亦隐生活的歆羡,蕴含着自身的隐退之思。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以山月、竹林、曙莺、孤云等意象营造出清新幽远的氛围。从分段赏析来看,开篇点明相聚情景,中间深入情感表达,尾句以景结情,惆怅之意尽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是钱起所作的回赠诗。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暮春,钱起任蓝田县尉,王维任给事中且在蓝田建有别墅。暮春之夜,钱起在王维别墅的竹亭中饮酒,王维作赠别诗《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钱起遂写此诗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回赠诗。通过描写春夜在王维别墅竹亭饮酒的情景,展现了宾主相欢的愉悦,表达了诗人对王维亦官亦隐生活的羡慕以及隐退之思,同时借“曙莺啼”“孤云”等意象,抒发了宴散将别时的惆怅与失落。

2. 写作手法

烘托:“山月随客来”,实写客人抵达时,山间明月仿佛相伴而至,表面写客,实则虚笔暗示主人。明月都仿佛因主人的热情而来,从侧面烘托出主人的好客。“主人兴不浅”,直接实写主人因客人到来兴致高涨,同时虚写客人,表明宾主皆欢。二者相互映衬,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主客相迎时愉悦融洽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欢快基调。借景抒情:“惆怅曙莺啼”,借天将破晓时黄莺的啼叫,营造出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将诗人内心的惆怅融入其中。“孤云还绝巘”,诗人以“孤云”自比,形象地展现出自己即将与友人分别后的孤单、失落心境。孤云归向绝巘,更添孤寂之感,借景抒情,将离情别绪抒发得深沉而悠长。

3. 分段赏析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起笔便营造出一种融洽欢快的氛围。“山月随客来”,实写客人到访时,山间明月仿佛也一同相伴而来,此句看似写客,实则侧面虚写主人,暗示主人的热情好客,连明月都似受其感召而来。“主人兴不浅”则直接点明主人因客人到来兴致高昂,同时也反映出客人的到来让主客双方都心情愉悦,体现出二人情谊深厚,亲密无间,为全诗定下了轻松欢快的基调。“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今宵”承接上句的“山月”,点明时间。在春夜的竹林之下,月光朗照,环境清幽。“谁觉花源远”一句,将此时的场景与世外桃源相联系,在这样的氛围中,宾主逸兴遄飞,尘世的纷扰与对世外桃源的遥远念想都被抛却。此句暗寓诗人对王维所处环境与生活状态的钦羡,在清幽的竹林雅聚中,远离世俗喧嚣,流露出诗人内心对这种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曙莺啼”点明时间推移,天将破晓,黄莺啼叫,意味着宴会即将结束。“惆怅”直接点明诗人此时的心境,欢聚将散,不免心生怅惘。“孤云还绝巘”中,“孤”字强化了诗人别后的孤单与失落之感,以孤云自比,“还”字表明诗人即将离去,如同孤云返回高耸的山峰,“绝巘”更增添了一种遥远、孤寂的意味,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之情渲染得愈发浓烈,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作为一首回赠之作,深蕴着诗人对王维亦官亦隐生活的倾慕。诗句“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尤为精妙,从中可深切感知诗人潜藏的隐退之念。整首诗风格清新幽远,构思新颖独特,笔触自然且意境浑厚,细细品味,如啜香茗,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清新幽远,读之回味无穷,如品香茗,久尝愈觉其香。

现代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

# 冰清石骨。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达夫称仲文诗格新奇,理致清淡,迥然独立,莫之与京,此与摩诘赠别亦佳作也。但过求风致,去古稍远。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

# 送别之意,淡而愈浓。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

# 仲文受知于王右丞,《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诗,无一语誉王。唐贤赠答,每每写情赋景,而不晓晓于称誉,自后则不然矣。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武则天《唐享昊天乐·第二》

下一篇:唐·白居易《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