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高树绿云天":墙头挺立的参天古木,枝叶繁茂如绿云蔽日,
"谢尽余花未噪蝉":百花凋零殆尽,残余春色褪去,蝉鸣尚未响彻枝头。
"掩卷看阴移午后":合上书卷凝望树影在午后缓缓偏移,
# 掩卷:合上书本。
"数声啼鸟在风前":几声清越鸟鸣随风掠过书斋轩窗。
清代文学家、学者
姚鼐(1732~1815),清代文学家、学者。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又以“惜抱”为号,世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姚鼐少尤以古文名世,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其论文倡义理、考据、辞章合一,并倡阳刚、阴柔之说,以区分文章风格。诗作涉及咏史、怀古、感怀、赠答、题画、山水、田园等方面,且众体兼备,五古高雅,七古华贵,七律工力甚深,兼盛唐、苏东坡之胜,五律偏向王维、孟浩然一派。主要作品有《述庵文钞序》》《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过天门山》等。著有《惜抱轩全集》《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夏日清幽景致。通过墙头高树接天的绿荫、谢尽的残花、午后移动的树影及风前的鸟鸣等意象,描绘出夏日清幽静谧的景致,展现了诗人掩卷赏景、悠然自得的闲适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超脱世俗的恬淡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句“墙头高树绿云天”以夸张手法,勾勒出夏日树木繁茂、绿荫直插云天的蓬勃景象,视觉冲击力极强;次句“谢尽余花未噪蝉”,“谢尽”“未噪”细腻地捕捉到花残无声、蝉尚未鸣的静谧瞬间,营造出清幽深邃的氛围。后两句“掩卷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掩卷”“看阴”“听啼鸟”等动作,将诗人午后闲适赏景的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移”字生动展现光影变化,尾句以风中鸟鸣作结,以动衬静,进一步凸显环境的清幽,表达出诗人沉浸自然、超然物外的恬淡心境。
上一篇:清·万寿祺《行脚》
下一篇:清·陈维崧《荆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