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阁文华殿后峨":文渊阁层层叠叠,在文华殿后巍峨矗立,
"昨春庆宴觉无何":去年春天在此设宴庆贺的情景,如今回想已觉恍如隔世。
"具瞻楠架四库贮":众人瞩目那楠木书架,贮藏着四库典籍,
"且喜芸编三面罗":更欣喜典籍如星罗棋布,在阁内三面整齐罗列。
"十载春秋成不日":十年春秋的辛劳,终于让这项工程近日完成,
"极天渊海尚余波":典籍的内容如天地般广阔、似渊海般深厚,影响至今绵延。
"待钞蒇事遗百一":即便抄写之事大体结束,仍有零星遗漏待补,
"月课督程仍校讹":每月按程督促,依旧在仔细校勘订正讹误。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层阁文华殿后峨,昨春庆宴觉无何”首句写文渊阁的位置与气势:文渊阁层层叠叠,在文华殿后方巍峨耸立,展现出建筑的宏伟庄重。次句由景转入回忆,去年春天在此举行的庆宴仿佛还在昨日,如今回想却已觉得恍如隔世(“觉无何”)。两句既点出文渊阁的地理环境与庄严气象,又通过对过往庆宴的追忆,暗含时光流逝之感,为后文写典籍之事铺垫。颔联“具瞻楠架四库贮,且喜芸编三面罗”具体描绘文渊阁内的景象:殿内的楠木书架上贮藏着四库全书,令人瞩目;更让人欣喜的是,典籍(“芸编”)在阁内三面罗列,丰富而有序。“具瞻”体现出对典籍的敬畏与重视,“且喜”则直接抒发了见到典籍丰富完备时的欣慰之情,展现出文渊阁作为藏书之地的丰厚底蕴。颈联“十载春秋成不日,极天渊海尚余波”转向对典籍编纂历程的感慨:历经十年春秋的辛勤劳作,这项浩大的工程终于在不久前完成;而典籍所蕴含的知识如天地般广阔、似深渊大海般深厚,其影响(“余波”)仍在延续。“十载春秋”凸显时间的漫长与付出的艰辛,“极天渊海”则盛赞典籍内容的博大精深,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与珍视。尾联“待钞蒇事遗百一,月课督程仍校讹”聚焦于后续的工作:即便主要的抄写整理已完成(“蒇事”),但仍有零星的遗漏(“遗百一”);如今每月仍按计划督促进度,继续校勘订正讹误。此句体现出对典籍整理工作的严谨细致,不因工程大体完成而懈怠,暗含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二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