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廊茶熟已无烟":壶中的茶已经煮熟,炉子也不再冒烟,
# 已无烟:已经不再冒烟。
"折取寒花瘦可怜":我在廊下顺手折下了一枝菊花,清瘦的花枝让人十分爱怜。
# 瘦可怜:菊花虽瘦,但是可爱。
"寂寂柴门秋水阔":寂静的柴门前秋水宽阔,
# 柴门:简陋的木门。,寂寂:寂静无声。
"乱鸦揉碎夕阳天":夕阳残照,归巢的乱鸦叫声噪杂,感觉天好似要被揉碎一般。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生活题材诗。描绘了秋日里,诗人在小廊处茶熟无烟,折取寒花心生怜爱,又于寂寂柴门处见秋水宽阔、乱鸦揉碎夕阳天的场景,营造出闲适又带孤寂、美好中含怅惘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微感触和内心复杂情绪。
2. 分段赏析
“小廊茶熟已无烟”:开篇点题,小廊点明地点,茶熟已无烟描绘出煮茶后炉火熄灭,烟消散的宁静画面。诗人在小廊静静等待茶熟,直至无烟,侧面体现其闲适、安然的心境,为全诗定下悠然基调。“折取寒花瘦可怜”:诗人随手折下一枝菊花(寒花常指菊花),看到菊花清瘦模样,顿生怜惜之情。菊花象征着高洁,其瘦也暗示着环境的清寒,诗人怜花,亦是对美好却处境艰难事物的共情,隐隐有自怜意味。“寂寂柴门秋水阔”:视角转换,诗人来到柴门前,周围寂静无声,眼前秋水宽阔。寂寂强调环境静谧,秋水阔不仅写出秋日水涨的景象,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空寂与开阔,为下文情感转折铺垫。“乱鸦揉碎夕阳天”:群鸦乱飞,打破了宁静,其飞舞之态仿佛将夕阳映照的天空揉碎。此句视觉冲击强烈,乱鸦象征着纷扰,揉碎夕阳天既写实景,又暗喻诗人原本平静美好的心境被打破,陷入怅惘之中。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意趣,勾勒出一幅恬然自适的画卷,其间又萦绕着几丝若有若无的怅惘情绪。诗中以自然闲适为基调,主人公烹煮香茗、折取寒花、推开柴扉、仰望天际,每个举动皆顺应自然,随心随性,尽显返璞归真之态。从煮茶赏花的闲适场景,到凝望秋水长天的悠远意境,画面渐次铺展,视野由小及大。透过这些意象,我们得以领略主人公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那份与自然相融的豁达情怀。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44》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