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o
zhuàn

朝代:清作者:袁枚浏览量:3
jiā
dìng
zhī
jiāng
yǒu
xiào
wéi
huáng
guāng
yán
shì
shēng
xiào
shí
nián
jiā
zhǐ
chù
zhēn
rèn
gōng
xiào
chū
jiù
wài
shú
yuē
:“
:“
yǎng
qīn
ér
zhí
ér
yǎng
nǎi
yǎng
ér
ér
xīn
ān
!”
!”
suì
shū
shǐ
qín
gēng
zuò
shì
zhēn
guài
zhī
shí
jìn
zhī
ér
gān
shí
dàn
yān
bìng
hóu
sháo
yǐn
xià
zhě
sān
zhòu
xiào
tiān
qiú
jiù
mèng
shén
rén
zhēn
yuē
:“
:“
āi
ér
zhī
xiào
。”
。”
jiào
hàn
ér
yōng
zhèng
nián
qiū
hǎi
fēng
chéng
zhōng
shēng
tāo
xiào
chuān
穿
lòu
bàn
yáo
yáo
rán
xiào
xià
é
ér
qián
hòu
shè
bēng
suǒ
chù
wán
xiào
wáng
nián
wáng
mǎng
shí
jiè
yán
hán
yíng
shǒu
tàn
jiāng
xuě
zhōng
zhì
zhǒng
jiàng
shù
rén
yùn
huǒ
zhī
lún
tāng
nǎi
nián
shí
shí
bào
tòng
zhǔ
mǒu
shàn
shì
xiāng
chuán
yòu
shí
sāng
qǐn
shān
kuài
zhōng
āi
háo
sān
nián
měi
chū
lín
rén
zhǐ
yuē
xiǎo
xiào
xiǎo
xiào
gài
tiān
xìng
rán
qián
lóng
sān
shí
nián
wén
cháo
jiàn
fāng
jiāng
páng
lùn
yuē
xiào
jīng
shū
shèng
rén
suǒ
wéi
rén
xùn
zhě
zhì
rán
shì
rén
fāng
shū
qiú
xiào
ér
xiào
shì
yīn
xiào
fèi
shū
zhōng
yōng
yuē
:“
:“
shuài
xìng
zhī
wèi
dào
xiū
dào
zhī
wèi
jiào
。”
。”
zhī
rén
néng
shuài
xìng
zhě
jiào
rán
fǎn
gāo
yáng
guì
shǐ
使
suǒ
shū
zāi

译文

嘉定的曲江里有个孝子叫李维煌,字是裕光。他的父亲李岩士,在孝子出生十年后就去世了。家里没有贮藏的食物,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孝子)哭着说:“赡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于是就舍弃了学业,努力耕种,买珍稀食物,给母亲吃,而自己情愿吃素淡的食物。母亲的喉咙有疾病,他就用勺子喂食,但是母亲连续三昼夜一喂就吐,食物难以咽下。孝子呼天求救,他母亲梦见神人用针刺着她说:“我是哀怜你儿子的孝心啊。”一觉醒来,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雍正七年秋天,突然刮起了海风,城中洪涛滚滚。孝子家的房子本来就有洞漏雨,半夜里屋就摇晃起来,孝子赶忙背起母亲,趴到案几下面。不一会儿,前前后后的屋舍全崩塌了,只有他们躲避的地方完好无事。孝子的父亲去世一年多,祖父也去世了。等到祖父下葬的时候,正值严冬时节,孝子的身体本来就羸弱,手跟炭土一个颜色,冻僵在大雪中。几个负责修筑坟冢的匠人,点燃麻绳暖和他,再用热水浸泡,他这才苏醒索还,五十五岁那年去世。死前抱着母亲悲恸大哭,叮嘱他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地侍奉祖母。相传他幼小时,在为父亲服丧期间,在苫块中睡觉,哀哭了三年。每次出门,邻人指点着他议论说:小孝子,小孝子。大概他的天性就是这样(有孝心)啊。乾隆三十年,大吏向朝庭禀告了他的孝行,在曲江里建了牌坊,在牌坊旁立了礼堂。评论说:《孝经》这本书,圣人用来教化孩子的内容已经达到了极致了。不过,世人正用读书来求得孝心,但李家的孩子独因孝心而废弃了读书,这是为什么呢?《中庸》里说:“遵循自然本性叫做道,学习遵循自然本性叫做教。”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的。否则,慈鸟反哺母鸟,羔羊跪着吃奶,他们读了什么书呢?

逐句剖析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嘉定的曲江里有个孝子叫李维煌,

"字裕光":字是裕光。

"父岩士":他的父亲李岩士,

"生孝子十年殁":在孝子出生十年后就去世了。

"家无旨畜":家里没有贮藏的食物,

# 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

"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

"泣曰":(孝子)哭着说:“

"养亲":赡养父母,

"儿职也":是儿女的职责。

"儿不养母":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

"乃藉母养儿":却要凭借母亲养活儿子,

"儿心何安":儿子怎么能心安!”

"遂弃书史":于是就舍弃了学业,

"勤耕作":努力耕种,

"市珍怪之食":买珍稀食物,

# 市:买。

"进之母":给母亲吃,

"而己甘食淡焉":而自己情愿吃素淡的食物。

# 淡:素淡的食物(作名词)。

"母病喉":母亲的喉咙有疾病,

"勺饮":他就用勺子喂食,

# 勺:用勺子。

"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但是母亲连续三昼夜一喂就吐,食物难以咽下。

# 喀喀:呕吐声。

"孝子呼天求救":孝子呼天求救,

"母梦神人刺以针曰":他母亲梦见神人用针刺着她说:“

"哀而子之孝也":我是哀怜你儿子的孝心啊。”

"觉":一觉醒来,

"一汗而愈":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

"雍正七年秋":雍正七年秋天,

"海风起":突然刮起了海风,

"城中生波涛":城中洪涛滚滚。

"孝子居故穿漏":孝子家的房子本来就有洞漏雨,

"夜半屋摇摇然":半夜里屋就摇晃起来,

"孝子趋负母":孝子赶忙背起母亲,

"伏几下":趴到案几下面。

"俄而前后庐舍崩":不一会儿,前前后后的屋舍全崩塌了,

"所避处独完":只有他们躲避的地方完好无事。

"孝子父亡逾年":孝子的父亲去世一年多,

"大父亦亡":祖父也去世了。

# 大父:祖父。

"及其莽也":等到祖父下葬的时候,

"时届严寒":正值严冬时节,

"体故赢":孝子的身体本来就羸弱,

"手炭土":手跟炭土一个颜色,

"僵大雪中":冻僵在大雪中。

"治冢匠数人":几个负责修筑坟冢的匠人,

"蕴火覆之":点燃麻绳暖和他,

"沦以汤":再用热水浸泡,

"乃苏":他这才苏醒索还,

"年五十五卒":五十五岁那年去世。

"卒时抱母大恸":死前抱着母亲悲恸大哭,

"嘱其孤某善事大母":叮嘱他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地侍奉祖母。

# 事:侍奉,伺候。

"相传其幼时":相传他幼小时,

"居父丧":在为父亲服丧期间,

"寝苫块中":在苫块中睡觉,

"哀号三年":哀哭了三年。

"每出入":每次出门,

"邻人指曰":邻人指点着他议论说:

"小孝子":小孝子,

"小孝子":小孝子。

"盖其天性然也":大概他的天性就是这样(有孝心)啊。

# 然:这样。

"乾隆三十年":乾隆三十年,

"大吏闻于朝":大吏向朝庭禀告了他的孝行,

# 闻:使…听到。

"建坊曲江里":在曲江里建了牌坊,

"立祠其旁":在牌坊旁立了礼堂。

"论曰":评论说:

"《孝经》一书":《孝经》这本书,

"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圣人用来教化孩子的内容已经达到了极致了。

"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不过,世人正用读书来求得孝心,

"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但李家的孩子独因孝心而废弃了读书,

"何耶":这是为什么呢?

"中庸曰":《中庸》里说:“

"率性之谓道":遵循自然本性叫做道,

# 率性:遵循本性。

"修道之谓教":学习遵循自然本性叫做教。”

"古之人能率其性者":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

"无俟于教也":是不用等待教化的。

"不然":否则,

"慈乌反哺":慈鸟反哺母鸟,

"羔羊跪乳":羔羊跪着吃奶,

"使彼所读何书哉":他们读了什么书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李孝子传》是清代袁枚的一篇以孝道为核心的传记作品,这篇文章通过讲述李维煌的具体事例,重点说明了孝顺长辈的重要性。文中引用了《孝经》和《中庸》里的论述,指出真正的孝心是源自本性的,不需要外界的教导督促。李维煌的孝顺行为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和动物本能地反哺父母的行为有相似之处,体现了这种情感的纯粹与天然。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孝行,在他的家乡修建了牌坊和祠堂。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行为的肯定,更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孝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延续。整篇文章通过讲述李维煌的故事,具体展现了孝道的真实含义,很有教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至“而己甘食淡焉。”:开篇点明李孝子出身贫苦,母亲以缝补为生供其读书。面对“养亲”与“读书”的矛盾,他毅然弃学务农,以行动践行孝道。通过“泣曰”的直接引语,展现其内心挣扎;“市珍怪之食”与“甘食淡”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自我牺牲精神,奠定全文情感基调。“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至“觉,一汗而愈。”:母亲病重时,李孝子“呼天求救”的绝望与“神人刺针”的奇幻情节结合,既体现孝心的感人力量,又暗含“天人感应”的传统伦理观。“三昼夜”强调病痛之持久,“一汗而愈”暗示孝行破除困境,赋予故事神话色彩,强化孝道超越现实的道德力量。“雍正七年秋,海风起”至“所避处独完。”:“海风起”“屋摇摇然”渲染危机氛围,“趋负母,伏几下”以动态画面展现其机敏果敢。屋舍崩塌而母子独完,暗含“孝可感天”的伦理寓意,呼应前文神异情节,深化主题。“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至“年五十五卒。”:“手炭土,僵大雪中”以触觉、视觉描写展现其寒冬治葬的艰辛;匠人“蕴火覆之”的救助过程,侧面烘托孝行感召他人。因护母濒死得救,又为葬祖冻僵垂危,一生与“生死”交织,凸显孝道对其生命的绝对支配。“卒时抱母大恸”至“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抱母大恸”的至死不渝,与幼年“寝苫块中”的早年孝行呼应,强化“孝为天性”的主题。建坊立祠象征孝道被官方认可,反映清代“孝治”思想对伦理行为的推崇。最后一段:质疑“读书求孝”的功利性,主张孝道源于天性,引用《中庸》“率性”之说,强调自然本真。以“慈乌反哺”“羔羊跪乳”类比,讽刺教化对人性本真的遮蔽,体现袁枚“性灵说”的文学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题张宗苍惠山图》

下一篇:清·宗谊《喻子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