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lián
fǎng
tài
shǒu
gǎn
huái
怀
shù
shì
shí
liù
shǒu
shí

朝代:清作者:曾国藩浏览量:3
làn
shāng
chū
yǐn
hóng
quán
liú
chū
jiāo
lóng
wàn
zhàng
yuān
cóng
jīng
chéng
néng
shí
xūn
tiān
shì
tān
qián
fēng
bài
chēng
shī
shàng
tún
gēng
zài
yàn
tián
hǎi
máng
máng
zhōng
àn
shuí
yán
jīng
wèi
hàn
nán
tián

译文

源头最初引出一泓泉水,最终流淌成蛟龙出没的万丈深渊。自古以来精诚之心能穿透石头,轰轰烈烈的事业却不贪恋钱财。那些迂腐的儒生被封官受爵,还被尊称为诗坛的贤达之士,上等的策略是屯田耕种于砚田。茫茫大海最终也能到达彼岸,谁说像精卫鸟那样坚持不懈地填海,最终会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而无法成功呢?

逐句剖析

"滥觞初引一泓泉":源头最初引出一泓泉水,

# 滥:一作溢。

"流出蛟龙万丈渊":最终流淌成蛟龙出没的万丈深渊。

"从古精诚能破石":自古以来精诚之心能穿透石头,

"薰天事业不贪钱":轰轰烈烈的事业却不贪恋钱财。

"腐儒封拜称诗伯":那些迂腐的儒生被封官受爵,还被尊称为诗坛的贤达之士,

"上策屯耕在砚田":上等的策略是屯田耕种于砚田。

"巨海茫茫终得岸":茫茫大海最终也能到达彼岸,

"谁言精卫憾难填":谁说像精卫鸟那样坚持不懈地填海,最终会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而无法成功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其十一)》是清代诗人曾国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首联以源泉为喻,展现事物由小到大的发展态势;颔联强调精诚的力量和淡泊名利的情怀;颈联批判迂腐儒生,推崇务实的上策;尾联以精卫填海为喻,表达对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凝练,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滥觞初引一泓泉,流出蛟龙万丈渊”,以源泉为喻,生动地描绘了事物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滥觞”指事物的起源,“一泓泉”象征着初始的微小力量,而“蛟龙万丈渊”则代表着发展壮大后的宏大景象,寓意着只要坚持不懈,微小的事物也能发展成伟大的事业。颔联“从古精诚能破石,薰天事业不贪钱”,阐述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从古精诚能破石”强调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说明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能够克服困难;“薰天事业不贪钱”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事业的追求,认为真正伟大的事业不应被金钱所玷污,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价值观。颈联“腐儒封拜称诗伯,上策屯耕在砚田”,批判了迂腐的儒生。“腐儒封拜称诗伯”讽刺了那些只知读书做诗、追求虚名却被封官的迂腐之人;“上策屯耕在砚田”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真正的上策是在笔墨耕耘中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了诗人对务实和学问的重视。尾联“巨海茫茫终得岸,谁言精卫憾难填”,以精卫填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巨海茫茫终得岸”说明即使面对茫茫大海般的困难,最终也能找到彼岸;“谁言精卫憾难填”则反驳了那些认为精卫填海难以实现的人,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35》

下一篇:清·朱彝尊《春风袅娜·游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