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初引一泓泉":源头最初引出一泓泉水,
# 滥:一作溢。
"流出蛟龙万丈渊":最终流淌成蛟龙出没的万丈深渊。
"从古精诚能破石":自古以来精诚之心能穿透石头,
"薰天事业不贪钱":轰轰烈烈的事业却不贪恋钱财。
"腐儒封拜称诗伯":那些迂腐的儒生被封官受爵,还被尊称为诗坛的贤达之士,
"上策屯耕在砚田":上等的策略是屯田耕种于砚田。
"巨海茫茫终得岸":茫茫大海最终也能到达彼岸,
"谁言精卫憾难填":谁说像精卫鸟那样坚持不懈地填海,最终会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而无法成功呢?
1. 分段赏析
首联“滥觞初引一泓泉,流出蛟龙万丈渊”,以源泉为喻,生动地描绘了事物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滥觞”指事物的起源,“一泓泉”象征着初始的微小力量,而“蛟龙万丈渊”则代表着发展壮大后的宏大景象,寓意着只要坚持不懈,微小的事物也能发展成伟大的事业。颔联“从古精诚能破石,薰天事业不贪钱”,阐述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从古精诚能破石”强调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说明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能够克服困难;“薰天事业不贪钱”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事业的追求,认为真正伟大的事业不应被金钱所玷污,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价值观。颈联“腐儒封拜称诗伯,上策屯耕在砚田”,批判了迂腐的儒生。“腐儒封拜称诗伯”讽刺了那些只知读书做诗、追求虚名却被封官的迂腐之人;“上策屯耕在砚田”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真正的上策是在笔墨耕耘中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了诗人对务实和学问的重视。尾联“巨海茫茫终得岸,谁言精卫憾难填”,以精卫填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巨海茫茫终得岸”说明即使面对茫茫大海般的困难,最终也能找到彼岸;“谁言精卫憾难填”则反驳了那些认为精卫填海难以实现的人,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35》
下一篇:清·朱彝尊《春风袅娜·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