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chóu
xīn
shuò
yàn
biān
西
fēng
zhuó
jiǔ
cǎn
yán
huáng
huā
shí
jié
yún
tiān
shù
fēng
yān
chì
hòu
yáng
cūn
luò
jiě
ān
jiān
zhī
zhēng
zhàn
rén
hái

译文

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望见大雁,想要把愁心寄送。西风下独饮浑浊的黄酒,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黄叶纷飞的时节,碧云飘悠的蓝天。烽烟飘起,斥候发出作战的信号。到了黄昏,在一个村子里面卸去行装,驻扎安营。不知道战争结束后还有几个人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在外从军之人思念家人的情景。全词可分为两部分。前三句为上片,写的是战争前的忆家的情状,下片写的是经过厮杀战后后恋家的情景。虽有两片,但却由一愁统辖。首句欲寄愁心朔雁边直抒胸中压抑长久的愁。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愁心无法寄送,秋日望见大雁,词人不由心生此意。因愁而生忆,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恰如就在昨天,故而愁心更添一层愁。独饮浊酒,更添愁绪,所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有浊酒一杯家万里,所以愁情更浓更远。远处美好的灿灿黄花,给词人视觉上的亮色。一片荒芜之中,突见生机勃勃的黄花,犹如无垠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给人欣喜,却也是如此短暂,欣喜过后是无尽的苦楚。这里,以艳丽的黄花来反衬词人的内心无比凄凉。下片中,思绪未定就不得不投入战斗。战斗知道傍晚,片刻的修整,望着受伤的战友,情感徒然升华,由上片的只是内心愁绪,变为内心的担忧。古来战争,从来都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残酷,让词人心内生忧。在这里,词人虽无直抒胸怨,但怨气慢慢升起:亲人别离,生死未卜,隐隐的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全词仅四十二个字,却刻画出多个画面。词人善于运用意象,别具一格,给人不一般的画面感觉。情感表达也是由浅入深,进而有一种隐怨在内。意象结合出的景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相互融合,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五十七》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