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o
jūn
yuàn
·
·
shēn
jìn
hǎo
chūn
shuí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shēn
jìn
hǎo
chūn
shuí
yáo
jiē
zhù
bié
yuàn
guǎn
xián
shēng
fēn
míng
yòu
shì
huā
xiè
xiù
bèi
chūn
hán
jīn
suǒ
zhū
mén
mèng
chéng
ēn

译文

深宫中大好的春色有谁怜惜,傍晚时分,她站在石阶上久久伫立。别院传来管弦之声,隐隐约约,不甚分明。又到了梨花将谢之时,今晚的绣花被依旧透着春寒。将朱门锁上,冷冷清清,梦中,她得到了君王的宠幸。

逐句剖析

"深禁好春谁惜":深宫中大好的春色有谁怜惜,

# 深禁:深宫。禁,帝王之宫殿。

"薄暮瑶阶伫立":傍晚时分,她站在石阶上久久伫立。

# 瑶阶: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这里指宫中的阶砌。,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别院管弦声":别院传来管弦之声,

# 管弦声:音乐声。

"不分明":隐隐约约,不甚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又到了梨花将谢之时,

"绣被春寒今夜":今晚的绣花被依旧透着春寒。

# 绣被:带花和文字的被褥。

"寂寂锁朱门":将朱门锁上,冷冷清清,

# 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

"梦承恩":梦中,她得到了君王的宠幸。

# 承恩:蒙受恩泽,谓被君王宠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这首小词笔触委婉,情意缠绵,读来深挚动人。词人以“宫禁”中女子的形象为依托,婉转抒写相思相恋的苦楚,笔法含蓄蕴藉,反而让情感的表达更为深刻透彻,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久以来,不少人依据纳兰性德这类词作推测,认为他在婚姻之外另有倾心的女子。只因这位心上人被选入宫中,成了他毕生的遗憾,所以其词中才时常流露出难以言说的隐情。而这首《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便是他为怀念这位钟爱的女子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宫怨之形​​抒​​身世之思​​的婉约词,借​​深宫春景​​与​​孤女意象表达了宫女在深宫中的寂寞、哀怨以及对皇帝恩宠的期盼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深禁好春谁惜”,点明宫女所处的深宫环境,大好春光无人怜惜,借景暗示宫女青春虚度的哀怨。“又是梨花欲谢”,梨花即将凋谢,象征着宫女美好年华的消逝,进一步烘托出其内心的哀怨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开篇点明女子身处深宫,美好的春光无人怜惜,傍晚时分独自站在玉阶上,奠定了孤独凄凉的基调。“别院管弦声,不分明”,从听觉角度,写别院传来的管弦声模糊不清,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幽冷和女子内心的落寞。下片:“又是梨花欲谢”,既点明时间的流逝,又以梨花将谢暗示女子青春渐逝。“绣被春寒今夜”,写春夜寒冷,绣被难御,凸显女子的孤苦无依。“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朱门紧闭,女子只能在寂寞中于梦中渴望得到君王的宠幸,将女子的哀怨和无奈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末两句,最足注意,所谓‘锁朱门’何地也?‘梦承恩夕何事也?除宫闱以外,更何有承恩之事!……‘又是梨花欲谢’一句,已置身题内,且有所指,非为咏宫怨明矣。入宫之事,本诸相传,无确实证据,近读其词,特拈而书之,以见作者身世之感受,惜其时其人未得所详。”这又是一种说法。

近代学者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临江仙·昨日苦留今日住》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二百五十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