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禁好春谁惜":深宫中大好的春色有谁怜惜,
# 深禁:深宫。禁,帝王之宫殿。
"薄暮瑶阶伫立":傍晚时分,她站在石阶上久久伫立。
# 瑶阶: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这里指宫中的阶砌。,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别院管弦声":别院传来管弦之声,
# 管弦声:音乐声。
"不分明":隐隐约约,不甚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又到了梨花将谢之时,
"绣被春寒今夜":今晚的绣花被依旧透着春寒。
# 绣被:带花和文字的被褥。
"寂寂锁朱门":将朱门锁上,冷冷清清,
# 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
"梦承恩":梦中,她得到了君王的宠幸。
# 承恩:蒙受恩泽,谓被君王宠幸。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宫怨之形抒身世之思的婉约词,借深宫春景与孤女意象表达了宫女在深宫中的寂寞、哀怨以及对皇帝恩宠的期盼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深禁好春谁惜”,点明宫女所处的深宫环境,大好春光无人怜惜,借景暗示宫女青春虚度的哀怨。“又是梨花欲谢”,梨花即将凋谢,象征着宫女美好年华的消逝,进一步烘托出其内心的哀怨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开篇点明女子身处深宫,美好的春光无人怜惜,傍晚时分独自站在玉阶上,奠定了孤独凄凉的基调。“别院管弦声,不分明”,从听觉角度,写别院传来的管弦声模糊不清,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幽冷和女子内心的落寞。下片:“又是梨花欲谢”,既点明时间的流逝,又以梨花将谢暗示女子青春渐逝。“绣被春寒今夜”,写春夜寒冷,绣被难御,凸显女子的孤苦无依。“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朱门紧闭,女子只能在寂寞中于梦中渴望得到君王的宠幸,将女子的哀怨和无奈推向高潮。
# 其末两句,最足注意,所谓‘锁朱门’何地也?‘梦承恩夕何事也?除宫闱以外,更何有承恩之事!……‘又是梨花欲谢’一句,已置身题内,且有所指,非为咏宫怨明矣。入宫之事,本诸相传,无确实证据,近读其词,特拈而书之,以见作者身世之感受,惜其时其人未得所详。”这又是一种说法。
近代学者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