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念奴娇·胭脂井

朝代:清作者:郑燮浏览量:3
zhuǎn
zhuǎn
fán
huá
jiù
mèng
zhuǎn
guī
chǔ
zhǐ
yǒu
qīng
shān
wéi
guó
huáng
西
fēng
cài
shí
xiàng
yáo
jiē
gōng
zhǎo
rén
guī
tóng
píng
bǎi
zhàng
āi
yīn
guò
jiāng
zhǐ
chǐ
lóu
wén
huà
biàn
便
shì
hán
qín
jǐng
yān
zhī
lián
chū
wèn
ěr
xiāo
niáng
chǔ
qīng
yóu
hòu
tíng
huā
chàng
chè
jiāng
guān
chǎng
běn
wáng
jiā
shù
rán
fǒu

译文

胭脂井上的辘轳至今还在转动,但昔日帝王的繁华旧梦已无迹可寻了。只有青山依旧,繁华都已不再。昔日宫苑中的瑶阶和池沼,都变成了渔樵的场所。倾听井上铜瓶汲水声,分明为往事发出哀诉。隋炀帝杨广蹈陈后主覆辙,在扬州修筑迷楼,被宇文化及所杀,隋灭,也如昔日隋将韩擒虎灭陈一样。陈后主与张、孔二妃从井底一块被俘获,而隋炀帝被杀时,嫔妃却不知躲在哪里。陈后主与隋炀帝所作歌辞,到处被歌女所传唱。陈后主与隋炀帝都是词场行家,但却不懂皇帝怎么做法。

作者介绍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此词上阕写景,个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和何处一句总领全词,巧妙将井中轱辘和历史的转动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物展示出来,用法极其精巧。接下来通过萧瑟、荒凉的景色感慨逝去的繁华旧事。个青山、个黄叶、个拾橡、个瑶阶、个打渔、个宫沼、个铜瓶一组组意象色彩丰富、冷暖色调对比强烈,更加突出了今夕对比,旧址的萧瑟。下阕抒情、议论,很自然地从陈后主过渡到隋炀帝,个过江,便是这两个词语直接由个空间转移到个时间上的跨越。利用文字充分将时空结合在一起。从上阕写景转为联想、议论,作者想到了当年大将宇文化及、韩擒虎等人,还有躲在胭脂井里的女子,追叙陈后主、隋炀帝荒淫误国的史实,作者对此进行揭露和控诉。该词借胭脂井联想陈后主,继而又过渡到隋炀帝,表达了词人对王朝兴衰的思索和叹息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铭道《净慈寺》

下一篇:清·钱谦益《迎神曲 十二首选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