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一抹遥峰":遥远的山峰上飘着一抹微云,
# 微云一抹:即一片微云。宋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冷溶溶":冷溶溶的远山。
# 溶溶:宽广温润之意。宋,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那一抹微云的远山像极了她清晓画的眉形。
#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意谓那一抹微云的远山恰似清晨那人(指闺中人)所画出的眉毛。个人:犹言那人,指意中人。画眉:比喻夫妻感情好。出自《汉书·张敞传》,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据说,张与妻同村,儿时张顽皮,一次投掷石块,误伤其妻,但当时逃逸了,长大做官后,听家人说起其妻因此一直未能出嫁,便上门提亲,自此,每日为妻画眉,并且画的眉毛很妩媚。后被后人评为古代四大风流韵事之一,指夫妻恩爱。
"红蜡泪":妻子一人孤独凄清的盏着红蜡,
# 蜡泪:蜡烛燃烧时,油脂熔化,好似泪流,故称蜡泪。
"青绫被":青色薄布缝制的被子,
# 青绫被:青色薄布缝制的被子。
"水沉浓":任那水沉香的香气沉晕。
# 水沉:即水沉香,沉香所制成的香。这里指香气。宋周邦彦《浣溪沙》:“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簧尽日水沉微。”
"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但此时自己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
# 黄茅野店:即黄茅驿,此处泛指荒村野店。王彦泓《丁卯首春余辞家薄游》:“明朝独醉黄茅店,更有何人把烛寻。”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羁旅相思题材。词的上片,通过“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的景色描写,展现出清冷的氛围,又以“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将景与对妻子清晨画眉的想象相联系,表达思念;下片“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描绘室内情景,营造孤寂氛围,“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则写自己身处塞外荒店听西风的处境,抒发了客旅塞外的无奈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比喻:“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将旅途所见的“微云一抹遥峰”比作妻子清晓画眉,使景物描写更具情感色彩,生动地传达出对妻子的眷恋。虚实结合:下片“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是虚写,描绘想象中妻子独守空闺的情景;“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是实写,刻画自己身处黄茅野店聆听西风的处境,二者结合,深刻抒发情感。对比:对比妻子此刻“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独守空闺的孤寂与往昔在家时的情景,以及自己如今“黄茅野店听西风”漂泊塞外与过去在家的不同,强化孤寂哀怨之情。借景抒情:“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描绘出远处山峰被一抹微云笼罩,呈现出清冷的样子,通过描写这样的景色,烘托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借此抒发词人内心的惆怅之感。
3. 分段赏析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词人借景起兴,描绘出秋色中,一抹微云笼罩着连绵远山,呈现出冷溶溶的色调。这一画面,宛如清晨妻子梳妆时画出的蛾眉。词人将旅途所见之景与对妻子的思念巧妙相连,通过比喻,将客观景物主观化,借清冷之景抒发内心的离情,营造出凄美、思念的氛围,为下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词人先以工笔描绘想象中妻子独守空闺的情景,红烛垂泪,青绫被凌乱,水沉香缭绕,尽显孤寂冷清。接着笔锋一转,以素描勾勒出自己身处黄茅野店,聆听西风的画面。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一边是妻子独守空闺的寂寥,一边是自己漂泊塞外的孤苦,寥寥数语,将双方的孤寂哀怨之情渲染到极致,借丰富且带有清冷色调的意象,营造出悲哀的秋意氛围,深刻体现出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以及对行役生涯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纳兰性德在这首词里,对意象的择取极为精妙。全词的意象交织出一种清冷的质感,从开篇的微云遥峰,到后来的黄茅野店、西风,都透着丝丝凉意,从而构建出一派哀伤的秋日氛围。素描与工笔相得益彰。素描之法勾勒出大场景,像微云轻笼的远山,雾气朦胧;一个人独立于黄昏的野店旁,秋风瑟瑟,秋叶飘零,画面疏朗却满是孤寂。而工笔则聚焦于细微之处,红烛垂泪,青绫被随意摊放,细腻地展现出落寞与凄清。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词人的心境,被他的真情实感所触动,也正是纳兰词中“真性情”的魅力所在,感染力直击人心。
# 这词上下阕分写两个人的心情。丈夫在野外,看到远山便想起妻子;妻子在闺中,点起红烛,盖着锦被,薰着沉香,但灵魂儿却跑到荒郊野店,和丈夫一起听着西风的嘶叫。这一写法,构思相当精巧。
现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下一篇:清·李邺嗣《哀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