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起残红泪满衣":怜惜起落花我就泪水满衣,
# 残红:落花。
"它生莫作有情痴":来生再也不作痴情男子。
"人天无地着相思":她和我人天相隔,没有地方着落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花如果再开已不是原来的树,
# 花若再开非故树:花,比喻死去的情人。故树,原来的树,作者自比。
"云能暂驻亦哀丝":云能暂时停住也是一缕哀丝。
# 暂驻:暂时停住。,云:比喻死去的情人。
"不成消遣只成悲":听歌不能排遣我的愁情,只能使我心情无限悲凄。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怀抒情词。描绘了词人对残红的怜惜、对痴情的悔恨,以及对相思无处寄托、美好无法重来的悲叹,表达了深沉凄切的伤感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惜起残红泪满衣”中,词人将“情人玉殒”的哀伤与“残红凋零”相类比,以“残红”比喻逝去的情人。凋零的花朵意味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词人面对残红落泪,实则是对逝去情人的痛惜,通过这一比喻,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动展现出“情痴”的感性表征与情感指向。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花再开”与“云暂驻”描绘出花开云停的美好画面,本属乐景。但词人笔锋一转,指出花已非故树、云终会消散,乐景瞬间转为引发哀愁的缘由,用短暂美好的景象反衬出内心深处对逝去情感无法追回的永恒哀伤,强化了相思无果的悲戚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惜起残红泪满衣”一句,词人以极具感染力的感性笔触切入,描绘出面对残花凋零时痛惜不已的场景,泪水浸透衣衫,“满”字将词人内心的凄楚之情渲染到极致。就意象而言,虽与白居易、苏东坡所写的秉烛看衰红有相似之处,但此处情调更为深沉悲切。“残红”不仅是自然落花的写照,更暗含情人玉殒的隐喻意味,隐约透露出“情痴”的情感指向。“它生莫作有情痴”,此句看似是对来生的匪夷所思之愿,实则通过“它生莫作”的祈愿,从背面敷墨,反村出今生已然深陷“情痴”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将词人痴情之深展露无遗,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这份情感的浓烈与执着。“人天无地著相思”,“相思”一词明确点出了痴情的具体内涵,使情感具有了确定性。词人在此将相思之情置于浩渺无垠的宇宙空间中,发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却无一处可安放这份相思痴情的喟叹。如此极致的表述,全方位地展现了相思之情的程度、性质与范围,大大深化了“痴”的情感涵义。下片:“花若再开非故树”,该句在承接上片情感脉络的同时,在意脉和意韵上与“惜起残红泪满衣”紧密相连。词人点明,花虽能再度绽放,但其所依附之“树”已非往昔,这正是上片对残红痛惜落泪的内在缘由。词人借此别开生面地表达痴情,深刻体认到花与人的情感存在皆具有唯一性,一旦消逝便无法重现,其“词心”之独特尽显无遗。“云能暂驻亦哀丝”,词人将美丽的情人比作天边缥缈的流云,即便流云能暂时驻足,最终仍会消逝无踪,徒留哀伤萦绕心间。此句进一步强化了相思之情的不可追复性,以及其稍纵即逝的特点,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悲戚。“不成消遣只成悲”,此句作为点题之笔,清晰地揭示出“听歌”本欲消遣解愁,却适得其反,徒增悲伤的情感落差。这种情感寻求替代性转换,反而更伤其心的独特表现,与杜甫“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词人以深微细腻的“词心”感应“痴情”的生动体现,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收束于浓烈的悲情之中。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70》
下一篇:清·戴名世《与余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