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
yuè
èr
shǒu
èr

朝代:清作者:张问陶浏览量:3
mén
tíng
qīng
miào
chán
guān
wǎng
fèi
huáng
jīn
mǎi
shān
zhǐ
yào
xīn
guāng
mǎn
yuè
zài
jiā
hái
chū
jiā
xián

译文

在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逐句剖析

"门庭清妙即禅关":在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

# 禅关:禅门,指修禅学道的处所。

"枉费黄金去买山":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

"只要心光如满月":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

# 心光:智慧之意。

"在家还比出家闲":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 在家:佛教专有名词,与“出家”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禅悦二首(其二)》是清代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围绕着对禅境和心境的感悟展开。首句“门庭清妙即禅关”,指出清幽美好的门庭就是禅的境界所在,打破了人们对禅关的常规认知。“枉费黄金去买山”,则是对那些花费大量金钱去购置山林以寻求禅意的行为的一种否定。“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强调了内心的状态对于感受禅意的重要性,只要内心光明宁静,即便在家也能比出家之人更加闲适自在。体现了诗人对禅理返璞归真的理解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性灵派三大家”之一

张问陶(1764~1814),清代诗人。字仲冶,号船山、蜀山老猿、药庵退守。遂宁(今属四川)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等职。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辞官后寓居苏州虎邱山塘。张问陶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被誉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与袁枚、赵翼并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他写诗、论诗都主张真性情、有个性,反对刻意新巧、模宋规唐。其纪游、写景、题画之作成就较突出,后期诗歌关心时务、民生,超越了以往性灵派诗人只表现个人才情、抒写一己悲欢之褊狭,得老杜沉郁顿挫之风。《晚晴簃诗话》称其诗“空灵沉郁,独辟奇境”。著有《船山诗草》《船山诗草补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彼时,作者任职吏部郎中,心怀“兼济天下”的壮志豪情,却面临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朝廷长期奉行闭关锁国之策,内部官场积弊深重,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外部英、俄势力虎视眈眈,边疆危机四伏。尽管作者渴望针砭时弊、革新朝政,然而好友洪亮吉因直言进谏而遭遇的悲惨境遇,如同一记警钟,令他心生忌惮。加之满朝官员大多明哲保身、因循守旧,作者深知一己之力难以撼动大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他逐渐陷入失意与苦闷之中。最终,他转而投身佛学,选择退隐山林,在禅理佛趣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慰藉,以此缓解现实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关于禅理感悟的诗。诗人认为真正的禅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是在于内心。只要心光如同满月般澄澈明亮,在家中也能体会到比出家还要闲适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禅理返璞归真的理解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2. 分段赏析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开篇以独特的视角指出清幽的门庭就是禅关,否定了人们通过花费金钱去购置山林来追求禅意的做法,引导读者重新思考禅境的本质。“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此句是全诗的核心,强调了内心的光明宁静对于感受禅意的重要性。只要内心如同满月般清净明亮,即便身处家中,也能感受到比出家之人更加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李邺嗣《哀甬东》

下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五十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