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庭清妙即禅关":在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
# 禅关:禅门,指修禅学道的处所。
"枉费黄金去买山":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
"只要心光如满月":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
# 心光:智慧之意。
"在家还比出家闲":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 在家:佛教专有名词,与“出家”相对。
清代诗人,“性灵派三大家”之一
张问陶(1764~1814),清代诗人。字仲冶,号船山、蜀山老猿、药庵退守。遂宁(今属四川)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等职。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辞官后寓居苏州虎邱山塘。张问陶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被誉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与袁枚、赵翼并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他写诗、论诗都主张真性情、有个性,反对刻意新巧、模宋规唐。其纪游、写景、题画之作成就较突出,后期诗歌关心时务、民生,超越了以往性灵派诗人只表现个人才情、抒写一己悲欢之褊狭,得老杜沉郁顿挫之风。《晚晴簃诗话》称其诗“空灵沉郁,独辟奇境”。著有《船山诗草》《船山诗草补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关于禅理感悟的诗。诗人认为真正的禅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是在于内心。只要心光如同满月般澄澈明亮,在家中也能体会到比出家还要闲适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禅理返璞归真的理解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2. 分段赏析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开篇以独特的视角指出清幽的门庭就是禅关,否定了人们通过花费金钱去购置山林来追求禅意的做法,引导读者重新思考禅境的本质。“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此句是全诗的核心,强调了内心的光明宁静对于感受禅意的重要性。只要内心如同满月般清净明亮,即便身处家中,也能感受到比出家之人更加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态度。
上一篇:清·李邺嗣《哀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