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刘孟容":我的好友刘孟容(刘蓉),
"遗我两好书":曾赠我两本珍贵的好书。
"三年不报答":时隔三年仍未回赠酬答,
"幽怨今何如":他心中的幽怨如今到了何种程度?
"深山间大宝":深山中蕴藏的珍宝(喻刘蓉才华),
"光气塞州间":其光芒充盈于天地州县之间。
"樊英履坛席":即便像东汉名士樊英那样被皇帝设坛礼聘,
"名业箕斗虚":若功业虚浮如箕斗二星(遥远而虚幻),又有何意义。
"补天倘无术":若无力像女娲补天般匡扶社稷,
"不如且荷锄":不如暂且扛起锄头归隐田园。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吾友刘孟容,遗我两好书。三年不报答,幽怨今何如?”开篇直抒对挚友刘蓉(字孟容)的歉意。刘蓉赠书象征学问托付与志同道合之情,而“三年不报答”凸显曾国藩因宦务繁忙未能回应友人的精神交流,内心积郁“幽怨”。“好书”暗指儒家经典或济世之道,呼应曾国藩一生以“读书明理”为修身之本,此处未报之愧实为对理想践行不足的自省。第二段:“深山间大宝,光气塞州间。”以“深山大宝”比喻刘蓉的卓绝才学,“光气塞州间”形容其德才光芒充盈乡野,却未被朝廷重用。此句既赞友人,亦暗含对埋没英才的愤懑。映射晚清人才选拔弊端,有才之士如珍宝藏于深山,朝廷未能识人善任。第三段:“樊英履坛席,名业箕斗虚。”樊英为东汉易学大家,安帝、顺帝曾设坛请教其术数,然其名望虽高,实际功业(“名业”)却如箕星、斗星般虚悬无实。借古讽今,既叹刘蓉类樊英怀才不遇,亦自警若仅获虚名而无实绩,终将沦为历史笑谈。第四段:“补天倘无术,不如且荷锄。”“补天”典出女娲,喻匡扶社稷之志。曾国藩直言若无力挽救时代危局(“无术”),不如效仿陶渊明“荷锄归隐”,保全节操。此句折射其早期仕宦中的挣扎——儒家入世理想与道家退守哲学的碰撞,亦为后期“功成身退”思想的萌芽。
上一篇:清·陈维崧《席见狮儿》
下一篇:清·朱彝尊《玉带生歌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