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huái
怀
shī
shǒu

朝代:清作者:曾国藩浏览量:5
yǒu
liú
mèng
róng
​​wèi
liǎng
hǎo
shū
sān
nián
bú​​
bào
yōu
yuàn
jīn
shēn
shān
jiàn
bǎo
guāng
sāi
zhōu
jiān
fán
yīng
tán
míng
dǒu
tiān
tǎng
shù
qiě
chú

译文

我的好友刘孟容(刘蓉),曾赠我两本珍贵的好书。时隔三年仍未回赠酬答,他心中的幽怨如今到了何种程度?深山中蕴藏的珍宝(喻刘蓉才华),其光芒充盈于天地州县之间。即便像东汉名士樊英那样被皇帝设坛礼聘,若功业虚浮如箕斗二星(遥远而虚幻),又有何意义。若无力像女娲补天般匡扶社稷,不如暂且扛起锄头归隐田园。

逐句剖析

"吾友刘孟容":我的好友刘孟容(刘蓉),

"遗我两好书":曾赠我两本珍贵的好书。

"三年不报答":时隔三年仍未回赠酬答,

"幽怨今何如":他心中的幽怨如今到了何种程度?

"深山间大宝":深山中蕴藏的珍宝(喻刘蓉才华),

"光气塞州间":其光芒充盈于天地州县之间。

"樊英履坛席":即便像东汉名士樊英那样被皇帝设坛礼聘,

"名业箕斗虚":若功业虚浮如箕斗二星(遥远而虚幻),又有何意义。

"补天倘无术":若无力像女娲补天般匡扶社稷,

"不如且荷锄":不如暂且扛起锄头归隐田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怀诗五首》是清代名臣曾国藩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秋创作的组诗,其中第五首尤为引人注目。此诗以友人刘蓉(字孟容)赠书未复为切入点,借“深山间大宝,光气塞州间”暗喻刘蓉的才学如深山宝藏般璀璨却未得施展,又以东汉名士樊英的典故(曾应朝廷征召却未赴任)自况,流露出对功名未竟的怅惘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补天倘无术,不如且荷锄”一句,化用女娲补天神话,既暗含对时局无力回天的无奈,又彰显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者襟怀。全诗语言质朴凝练,情感深沉跌宕,在自伤怀才不遇的幽愤中,交织着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写于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早期阶段,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逐渐兴起。经查证,第五首题为"吾友刘孟容"的诗是他与理学家刘蓉互相赠答的作品,诗中"补天倘无术"这句体现出他对清王朝统治危机有深刻的认识。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曾国藩在湖南负责办理团练事务,面对局势动荡和仕途上的不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来表达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郁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吾友刘孟容,遗我两好书。三年不报答,幽怨今何如?”开篇直抒对挚友刘蓉(字孟容)的歉意。刘蓉赠书象征学问托付与志同道合之情,而“三年不报答”凸显曾国藩因宦务繁忙未能回应友人的精神交流,内心积郁“幽怨”。“好书”暗指儒家经典或济世之道,呼应曾国藩一生以“读书明理”为修身之本,此处未报之愧实为对理想践行不足的自省。第二段:​​“深山间大宝,光气塞州间。”以“深山大宝”比喻刘蓉的卓绝才学,“光气塞州间”形容其德才光芒充盈乡野,却未被朝廷重用。此句既赞友人,亦暗含对埋没英才的愤懑。映射晚清人才选拔弊端,有才之士如珍宝藏于深山,朝廷未能识人善任。第三段:“樊英履坛席,名业箕斗虚。”樊英为东汉易学大家,安帝、顺帝曾设坛请教其术数,然其名望虽高,实际功业(“名业”)却如箕星、斗星般虚悬无实。借古讽今,既叹刘蓉类樊英怀才不遇,亦自警若仅获虚名而无实绩,终将沦为历史笑谈。第四段:“补天倘无术,不如且荷锄。”“补天”典出女娲,喻匡扶社稷之志。曾国藩直言若无力挽救时代危局(“无术”),不如效仿陶渊明“荷锄归隐”,保全节操。此句折射其早期仕宦中的挣扎——儒家入世理想与道家退守哲学的碰撞,亦为后期“功成身退”思想的萌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陈维崧《席见狮儿》

下一篇:清·朱彝尊《玉带生歌并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