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闲拖六尺藤":拄着六尺藤杖悠然漫步,
"空山来往健如僧":空山中往来行走步履矫健如僧人。
"栽花忙处儿呼饭":忙着打理花圃时孩子催促吃饭,
"夜读深时妾屏灯":深夜读书时妻子帮我把灯熄灭。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悠然姿态。诗人拖着六尺藤杖,漫步在空山中,步伐悠闲,身体健朗如同僧人。“小步闲拖”展现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没有匆忙与急迫,享受着山中的宁静与美好。“空山来往”则勾勒出环境的清幽,空山之中,诗人独来独往,仿佛与尘世隔绝,如同僧人在深山修行,远离喧嚣。这两句诗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奠定了悠然自得的基调。后两句的场景从山中的漫步转到日常生活。“栽花忙处儿呼饭”,描绘了诗人在花园中忙着栽花时,儿女呼唤吃饭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展现出家庭生活的温馨。诗人沉浸于栽花的乐趣中,以至于儿女喊吃饭才将他从专注中拉回,可见其对生活的热爱和投入。“夜读深时妾屏灯”,则是说夜里诗人读书到深处,妾女为其熄灭灯火,这一细节体现了家人之间的关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勤奋好学的一面,在宁静的夜晚,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享受着精神的富足。这两句通过生活中的两个场景,将闲适的生活与家庭的温馨、个人的志趣相结合,使诗歌更具生活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