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o
yáng
tái
·
·
àn
shuǐ
tōng
cháo

朝代:清作者:郭麐浏览量:4
àn
shuǐ
tōng
cháo
chī
lán
yǔ‌
wēi
yīn
sàn
zhòng
chéng
liú
nài
xiān
zuò
shēng
qīng
è
xíng
yún
zhù
chūn
xiān
bìng
zuò
tiáo
shēng
duō
qíng
nán
wàng
shàng
qīng
qīng
tiān
shì
piāo
líng
guàn
nèn
fēi
huā
dìng
xiāng
sòng
rén
xíng
jiàn
shuō
lán
zhōu
míng
zhāo
cháng
tíng
mén
qián
chuí
yáng
shù
zhǐ
cáng
sān
liǎng
qiū
yīng
chéng
chéng
chóu
shuǐ
chóu
fēng
yào
rén
tīng

译文

幽暗的水流与潮水相通,浓重的山雾像把雨水阻隔在半空,淡淡的阴云笼罩着整座城。留得几片枯荷,无奈它先发出了离别的声响。清越的歌声仿佛能阻止流动的云彩停下,(她)露出纤细的手指、和我并肩坐着吹奏笙。不要太多情,最难忘的,是宴席上那轻柔的情意。我在天涯漂泊早已习惯,任凭像飞絮般漂泊不定,也要送别行人。听说那木兰船,明天也会停靠在长亭。记住门前的那棵垂杨树,里面只藏着、两三只秋天的黄莺。一程又一程。带着愁绪的流水和秋风,不要让人听见。

逐句剖析

"暗水通潮":幽暗的水流与潮水相通,

"痴岚阁雨":浓重的山雾像把雨水阻隔在半空,

# 雨:一作云。,阁:通“搁”,撂下。

"微阴不散重城":淡淡的阴云笼罩着整座城。

"留得枯荷":留得几片枯荷,

# 留得枯荷:“留得”二句: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留得枯荷听雨声。”

"奈他先作离声":无奈它先发出了离别的声响。

"清歌欲遏行云住":清越的歌声仿佛能阻止流动的云彩停下,

# 清歌欲遏行云住:古有秦人秦青善歌,其歌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见《列子·汤问》)。

"露春纤、":(她)露出纤细的手指、

# 春纤:纤白如葱的手指。

"并坐调笙":和我并肩坐着吹奏笙。

# 调笙:吹笙。

"莫多情":不要太多情,

"第一难忘":最难忘的,

"席上轻轻":是宴席上那轻柔的情意。

# 轻:一作盈。

"天涯我是飘零惯":我在天涯漂泊早已习惯,

"恁飞花无定":任凭像飞絮般漂泊不定,

# 恁:一作任。

"相送人行":也要送别行人。

"见说兰舟":听说那木兰船,

# 兰舟: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

"明朝也泊长亭":明天也会停靠在长亭。

"门前记取垂杨树":记住门前的那棵垂杨树,

"只藏他、":里面只藏着、

"三两秋莺":两三只秋天的黄莺。

"一程程":一程又一程。

"愁水愁风":带着愁绪的流水和秋风,

"不要人听":不要让人听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高阳台·暗水通潮》是清代词人郭麐写的一首送别词。这首词记述了两人设酒话别的情景。开篇用暗水通潮、痴云阁雨等意象渲染离别的愁绪,化用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来加深意境。别宴上清歌吹笙的描写,表面看似欢乐却暗藏着离别的情绪。下阕以“天涯飘零惯”讲述自己的身世,勉强装作豁达,可想到对方也将要远行,终究难以抑制悲伤的情感。结尾“愁水愁风,不要人听”以景物作结,呼应全篇的离别愁绪,展现出男女主人公双双离别的特别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写就之时,正值词人将归魏塘、疏香女子欲返吴下,二人面临分别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介绍了词人将返魏塘、疏香女子归吴下之际,二人置酒话别的情景。开篇以暗水、痴云等意象渲染压抑氛围,又借枯荷、清歌、调笙等场景,将离情融入其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2. 写作手法

渲染:开篇“暗水通潮,痴岚阁雨,微阴不散重城”,以暗水、痴岚、微阴等意象,营造阴沉凝滞的氛围。“暗”“痴”状水云情态,似含不舍,“微阴不散”笼罩全城,层层渲染出浓得化不开的离愁,让离别之意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化用:“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化用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原句写残荷雨声的清幽,此词借枯荷声响,将自然之声化作离别之音,“奈他”添无奈感,让离愁借前人诗意更显深沉,意境也随之加厚。

3. 分段赏析

上片“暗水通潮,痴岚阁雨,微阴不散重城”,开篇以“暗水”“痴岚”等意象写潮水暗通、云雾滞雨,阴沉笼罩全城。“暗”“痴”状水与云的情态,似含不舍,“微阴不散”渲染压抑氛围,为离别铺垫愁绪,景中藏情。“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写枯荷留存,却先发出离别的声响。化用前人诗意,以枯荷雨声喻离别之音,“奈他”显对这声声离音的无奈,将自然声响与离愁相系,愁绪愈显。“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描别宴情景。清歌美妙似能留住行云,女子露出纤手同坐调笙。“遏行云”赞歌声之妙,“春纤”显手之纤细,表面欢愉,却因“别”字,乐声中暗藏离情。“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轻”,言不要太多情,却难忘席间细微情意。“莫多情”似劝诫,“第一难忘”偏道真情,“轻轻”指席间微妙互动,愈是克制,愈显情之深切,平淡中见真挚。下片“天涯我是飘零惯,恁飞花无定,相送人行”,述自身漂泊常态,见如飞花般漂泊的人,仍来相送。“飘零惯”显久经离别,“飞花无定”喻漂泊之态,即便惯见离别,送别时仍动真情,藏着对漂泊的感慨。“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写听说对方所乘兰舟明日也将停靠长亭。“长亭”为送别之地,既送对方,对方亦将远行,双重离别更添愁绪,由己送别转写对方前路,愁情递进。“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嘱对方记取门前垂杨,其中藏着几只秋莺。垂杨常牵离别意,“秋莺”鸣声凄清,让对方记此景,暗含盼其不忘此地情谊,以景寄情,余味悠长。“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写前路漫漫,山水风雨皆含愁绪,却不愿让人听见。“一程程”显路途遥远,“愁水愁风”将愁赋予山水,“不要人听”藏着怕人伤感的体贴,以景收束,愁意弥漫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郑文焯《玉楼春·梅花过了仍》

下一篇: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