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3
jīn
yún
jǐng
hǎo
shuǐ
绿
qiū
shān
míng
xié
zhuó
liú
xiá
qiān
fàn
hán
róng
yuǎn
sōng
shí
fēng
yáng
xián
guǎn
qīng
kuī
shāng
zhào
huān
yán
xiào
hái
qīng
luò
mào
zuì
shān
yuè
kōng
huái
怀
yǒu
shēng

译文

今日风物景色好,水绿秋山分外明。我携带玉壶酌饮美酒,摘取菊花浸入酒中。地势偏远山上松树石头都很苍古,秋风吹扬弦管音律清切。看着杯中酒照出我的欢颜,我独自欢笑自饮美酒。秋风吹落我的帽子,我醉酒于山月下,空自歌咏怀念友人。

逐句剖析

"今日云景好":今日风物景色好,

# 云景好:景物好。云景,景物。

"水绿秋山明":水绿秋山分外明。

"携壶酌流霞":我携带玉壶酌饮美酒,

# 流霞:仙人所饮,每饮一杯,数月不饥,见《论衡·道虚》。此指美酒。

"搴菊泛寒荣":摘取菊花浸入酒中。

# 泛寒荣:用菊花浸酒。寒荣,犹言寒花,指菊花。,搴菊:以手折取菊花。搴,摘取。

"地远松石古":地势偏远山上松树石头都很苍古,

"风扬弦管清":秋风吹扬弦管音律清切。

"窥觞照欢颜":看着杯中酒照出我的欢颜,

# 觞:古时的酒杯。

"独笑还自倾":我独自欢笑自饮美酒。

"落帽醉山月":秋风吹落我的帽子,我醉酒于山月下,

# 落帽::用孟嘉事。据《晋书》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文辞优美,语惊四座。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空歌怀友生":空自歌咏怀念友人。

# 友生:即友人,朋友。,空:徒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是唐代诗人李白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约作于宝应元年(762)重阳节,时年李白六十二岁,漂泊于当涂县(今安徽马鞍山)。全诗以重阳登高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山明丽、松石古幽的自然景观,结合携壶赏菊、独酌抒怀的细节,展现了诗人虽寄情山水却难掩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对故交的深切思念。诗中“落帽醉山月”化用东晋孟嘉龙山落帽的典故,既显豪放不羁,又暗含知音难觅的孤寂;“泛寒荣”借秋菊凌寒独放的意象,隐喻诗人坚守高洁品格却不为世容的感慨。全诗语言明快而意境沉郁,将盛唐气象的余韵与个人命运的悲怆巧妙融合,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的自然诗风与“笔落惊风雨”的浪漫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李白历经流放夜郎、遇赦东归的动荡,晚年漂泊至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时逢重阳佳节,诗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此前他曾在《九日龙山饮》中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抒发狂放之情,此诗则延续了这一主题,但更添老境颓唐的悲凉。据考证,李白晚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彻底破灭,诗中“地远松石古”“空歌怀友生”等句,既反映了当涂僻远的地理环境,也暗含诗人远离朝堂、友朋星散的现实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典型的登高抒怀诗。诗歌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水绿秋山明”的乐景与“独笑还自倾”的哀情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诗人借秋日登高、饮酒赏菊的传统习俗,表达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与超脱尘世的向往;另一方面,通过“泛寒荣”“怀友生”等意象,暗含对自身才华被埋没的愤懑,以及对往昔与友人共游的怀念。全诗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相联结,深化了登高诗中常见的生命哲思与身世感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水绿秋山明”的绚烂秋景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以“风扬弦管清”的自然天籁反衬尘世的喧嚣,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用典:“落帽醉山月”中,“落帽”典故化用孟嘉龙山之会,既赞其洒脱,又暗喻自身无人赏识的落魄。象征:“搴菊泛寒荣”中用“菊花”象征高洁,“寒荣”二字更点明其凌寒独放的品格,实则自况。虚实结合:前四句实写秋日登山所见所闻,后四句虚写醉态与想象,通过“窥觞照欢颜”的细节刻画与“空歌怀友生”的时空跳跃,将现实与回忆交织,拓展了诗歌意境。

3. 分段赏析

一二句“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秋日晴空与山水相映的美景,为全诗奠定了明朗的基调。三四句“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承接登高主题,“流霞”喻指美酒,“寒荣”赞美秋菊,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五六句“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转向环境描写,“松石古”暗示历史的沧桑,“弦管清”以自然之声代指尘世的喧嚣,透出世外桃源般的静谧氛围。七八句“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诗人强作欢颜、自斟自饮的孤独。九十句“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则以醉态与放歌收束,将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对友人的思念推向高潮,月下山影与空荡歌声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双重留白,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九日》堪称李白晚年诗风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意境的虚实相生。诗人将重阳登高的实景与醉后幻境巧妙融合,如“落帽醉山月”一句,既真实记录醉态,又以山月为友,营造出物我两忘的境界。其二,情感的多层次表达。全诗从赏景之乐到独酌之悲,从自然之美到身世之慨,层层递进,最终在“空歌”中达到情感的巅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三,语言的精炼与张力。如“泛寒荣”三字,既点出菊花凌寒的特质,又暗含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一字双关,耐人寻味。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此诗“豪放中有沉郁,真大家手笔”,清代赵翼则认为其“借山水以抒怀抱,非徒流连光景者可比”,均道出了此诗超越一般登临之作的深刻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朴素清新,雄浑奔放,挥洒自如,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现代教育家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过分水岭》

下一篇:唐·修睦《落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