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云景好":今日风物景色好,
# 云景好:景物好。云景,景物。
"水绿秋山明":水绿秋山分外明。
"携壶酌流霞":我携带玉壶酌饮美酒,
# 流霞:仙人所饮,每饮一杯,数月不饥,见《论衡·道虚》。此指美酒。
"搴菊泛寒荣":摘取菊花浸入酒中。
# 泛寒荣:用菊花浸酒。寒荣,犹言寒花,指菊花。,搴菊:以手折取菊花。搴,摘取。
"地远松石古":地势偏远山上松树石头都很苍古,
"风扬弦管清":秋风吹扬弦管音律清切。
"窥觞照欢颜":看着杯中酒照出我的欢颜,
# 觞:古时的酒杯。
"独笑还自倾":我独自欢笑自饮美酒。
"落帽醉山月":秋风吹落我的帽子,我醉酒于山月下,
# 落帽::用孟嘉事。据《晋书》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文辞优美,语惊四座。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空歌怀友生":空自歌咏怀念友人。
# 友生:即友人,朋友。,空:徒然。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典型的登高抒怀诗。诗歌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水绿秋山明”的乐景与“独笑还自倾”的哀情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诗人借秋日登高、饮酒赏菊的传统习俗,表达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与超脱尘世的向往;另一方面,通过“泛寒荣”“怀友生”等意象,暗含对自身才华被埋没的愤懑,以及对往昔与友人共游的怀念。全诗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相联结,深化了登高诗中常见的生命哲思与身世感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水绿秋山明”的绚烂秋景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以“风扬弦管清”的自然天籁反衬尘世的喧嚣,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用典:“落帽醉山月”中,“落帽”典故化用孟嘉龙山之会,既赞其洒脱,又暗喻自身无人赏识的落魄。象征:“搴菊泛寒荣”中用“菊花”象征高洁,“寒荣”二字更点明其凌寒独放的品格,实则自况。虚实结合:前四句实写秋日登山所见所闻,后四句虚写醉态与想象,通过“窥觞照欢颜”的细节刻画与“空歌怀友生”的时空跳跃,将现实与回忆交织,拓展了诗歌意境。
3. 分段赏析
一二句“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秋日晴空与山水相映的美景,为全诗奠定了明朗的基调。三四句“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承接登高主题,“流霞”喻指美酒,“寒荣”赞美秋菊,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五六句“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转向环境描写,“松石古”暗示历史的沧桑,“弦管清”以自然之声代指尘世的喧嚣,透出世外桃源般的静谧氛围。七八句“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诗人强作欢颜、自斟自饮的孤独。九十句“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则以醉态与放歌收束,将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对友人的思念推向高潮,月下山影与空荡歌声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双重留白,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九日》堪称李白晚年诗风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意境的虚实相生。诗人将重阳登高的实景与醉后幻境巧妙融合,如“落帽醉山月”一句,既真实记录醉态,又以山月为友,营造出物我两忘的境界。其二,情感的多层次表达。全诗从赏景之乐到独酌之悲,从自然之美到身世之慨,层层递进,最终在“空歌”中达到情感的巅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三,语言的精炼与张力。如“泛寒荣”三字,既点出菊花凌寒的特质,又暗含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一字双关,耐人寻味。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此诗“豪放中有沉郁,真大家手笔”,清代赵翼则认为其“借山水以抒怀抱,非徒流连光景者可比”,均道出了此诗超越一般登临之作的深刻内涵。
# 全诗朴素清新,雄浑奔放,挥洒自如,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现代教育家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
上一篇:唐·温庭筠《过分水岭》
下一篇:唐·修睦《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