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ng
qiū
zhī

朝代:清作者:袁枚浏览量:4
lóng
qiū
zhī
shì
gāo
jué
tiān
xiàn
线
zǒu
dōu
luó
mián
zhàng
shōu
shàng
shàng
shì
shuǐ
shí
zhàng
xià
quán
yān
kuàng
bǎi
zhàng
zhì
qiān
zhàng
shuǐ
yún
yān
nán
fēn
yān

译文

龙的水潭的气势远远的高过苍天,犹如一条飞天的瀑布兜走于网罗在天际缠绵。高过五丈之上的地方依然还是水的天地,十丈以内的空间全是水的雾气犹如烟雾一般。何况是百丈以上上至千丈的高度呢,水的云彩和烟雾之间是很难分辨的。

逐句剖析

"龙湫之势高绝天":龙的水潭的气势远远的高过苍天,

"一线瀑走兜罗绵":犹如一条飞天的瀑布兜走于网罗在天际缠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高过五丈之上的地方依然还是水的天地,

"十丈以下全以烟":十丈以内的空间全是水的雾气犹如烟雾一般。

"况复百丈至千丈":何况是百丈以上上至千丈的高度呢,

"水云烟雾难分焉":水的云彩和烟雾之间是很难分辨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大龙湫之瀑》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的壮丽景象。前两句诗人开篇即点明大龙湫瀑布的高峻气势,瀑布如一线白练从天而降,形象生动。第三、四句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态,五丈以上还能看到水流,十丈以下则化为水雾,如烟如云。后两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瀑布的高远,百丈至千丈处,水、云、烟雾交织,难以分辨,展现了瀑布的奇幻与壮美。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龙湫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龙湫之势高绝天”诗人开篇便点明了大龙湫瀑布的气势磅礴,其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展现出瀑布的雄伟与壮观。第二句:“一线瀑走兜罗绵”诗人以“一线瀑”形容瀑布的形态,如同一条细长的白练从天而降,又用“兜罗绵”比喻瀑布的轻柔与飘逸,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在空中飞舞的姿态。第三句:“五丈收上尚是水”诗人细致地观察到,瀑布在五丈之上的地方,依然保持着水流的形态,清晰可见,强调了瀑布的高落差和水流的强劲。第四句:“十丈以下全以烟”当瀑布下落至十丈以下时,水流被雾化,形成了一片朦胧的水雾,如同轻烟一般,难以分辨其具体形态,展现了瀑布的变幻莫测。第五句:“况复百丈至千丈”诗人进一步想象,当瀑布从百丈至千丈的高度倾泻而下时,其景象更是难以言表,水、云、烟、雾交织在一起。第六句:“水云烟雾难分焉”在如此高的落差下,瀑布与周围的自然元素融为一体,水汽升腾,云雾缭绕,让人难以分辨哪里是水,哪里是云,哪里是雾,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下一篇:清·康有为《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