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湫之势高绝天":龙的水潭的气势远远的高过苍天,
"一线瀑走兜罗绵":犹如一条飞天的瀑布兜走于网罗在天际缠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高过五丈之上的地方依然还是水的天地,
"十丈以下全以烟":十丈以内的空间全是水的雾气犹如烟雾一般。
"况复百丈至千丈":何况是百丈以上上至千丈的高度呢,
"水云烟雾难分焉":水的云彩和烟雾之间是很难分辨的。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龙湫之势高绝天”诗人开篇便点明了大龙湫瀑布的气势磅礴,其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展现出瀑布的雄伟与壮观。第二句:“一线瀑走兜罗绵”诗人以“一线瀑”形容瀑布的形态,如同一条细长的白练从天而降,又用“兜罗绵”比喻瀑布的轻柔与飘逸,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在空中飞舞的姿态。第三句:“五丈收上尚是水”诗人细致地观察到,瀑布在五丈之上的地方,依然保持着水流的形态,清晰可见,强调了瀑布的高落差和水流的强劲。第四句:“十丈以下全以烟”当瀑布下落至十丈以下时,水流被雾化,形成了一片朦胧的水雾,如同轻烟一般,难以分辨其具体形态,展现了瀑布的变幻莫测。第五句:“况复百丈至千丈”诗人进一步想象,当瀑布从百丈至千丈的高度倾泻而下时,其景象更是难以言表,水、云、烟、雾交织在一起。第六句:“水云烟雾难分焉”在如此高的落差下,瀑布与周围的自然元素融为一体,水汽升腾,云雾缭绕,让人难以分辨哪里是水,哪里是云,哪里是雾,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