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lóu
lìng
·
·
shū
guò
qīng
chén

朝代:清作者:朱彝尊浏览量:3
shū
guò
qīng
chén
yuán
suō
jié
cuì
yīn
hóng
jīn
yàn
lái
pín
zhà
nuǎn
zhà
hán
huā
shì
liǎo
liú
zhù
sài
yuán
chūn
guī
mèng
nán
zhēn
bié
qíng
gèng
qīn
hèn
tiān
fāng
xìn
yīn
huà
nián
jīn
shì
néng
nián
rén

译文

一场稀疏的小雨轻轻洒落在薄薄的尘土上,圆圆的莎草迅速生长,交织成一片翠绿的草地。引得胸前泛着红毛的小燕子频繁飞来。天气忽冷忽热,花儿都已凋零,怎么也留不住,边塞的春天。我回到故乡的梦总是难以成真,可离别后,对亲友的情谊反而更加深厚。可恨天涯遥远,音信全无。想聊聊去年今日的往事,可如今还有几个,可当初一起经历的人呢?

逐句剖析

"疏雨过轻尘":一场稀疏的小雨轻轻洒落在薄薄的尘土上,

"圆莎结翠茵":圆圆的莎草迅速生长,交织成一片翠绿的草地。

"惹红襟乳燕来频":引得胸前泛着红毛的小燕子频繁飞来。

"乍暖乍寒花事了":天气忽冷忽热,花儿都已凋零,

"留不住":怎么也留不住,

"塞垣春":边塞的春天。

"归梦苦难真":我回到故乡的梦总是难以成真,

"别离情更亲":可离别后,对亲友的情谊反而更加深厚。

"恨天涯芳信无因":可恨天涯遥远,音信全无。

"欲话去年今日事":想聊聊去年今日的往事,

"能几个":可如今还有几个,

"去年人":可当初一起经历的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楼令·疏雨过轻尘》是清代词人朱彝尊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疏雨、圆莎、乳燕等意象勾勒春日边塞的短暂景致,通过“乍暖乍寒花事了”暗喻韶光易逝,结句“留不住,塞垣春”更以拟人手法强化了春光难驻的怅惘。下片直抒胸臆,“归梦苦难真”与“别离情更亲”形成情感张力,“天涯芳信无因”道尽音书难通的苦涩,尾句“能几个,去年人”以递进式设问收束,将时空流转与人事变迁的感怀推向高潮。全词融婉约词风与边塞意象于一体,通过今昔对比与时空跳跃的章法,在有限的篇幅中完成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疏雨过轻尘,圆莎结翠茵”两句描绘的是边塞雨后的近景。一场疏雨洒落,轻轻拂过地面的尘土,给干燥的塞外带来一丝湿润与清新。“过”字生动地展现出细雨飘落并穿过轻尘的动态过程。雨后,园中的莎草迅速生长,相互交织,如同结起一片翠绿的地毯。“结”字将莎草的生长状态赋予了一种主动性,仿佛它们是有意识地编织成茵。这两句通过对雨、尘、莎草等意象的描绘,以“翠茵”为核心,营造出一幅清新怡人的雨后小景,也映照出作者此时赏心悦目的心情。​“惹红襟乳燕来频”一句,“惹”字用得极为精妙,有逗引之意。前文所描绘的如翠茵般美好的景色,逗引得颔下毛色泛红的乳燕频繁飞来。这一句将原本静态的画面点活,乳燕的频繁往来,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盎然生气,进一步凸显出边塞春天的活力与美好。​“乍暖乍寒花事了,留不住,塞垣春”句是对边塞春景的进一步描写与感慨。“乍暖乍寒”精准地描摹出北方春天的气候特点,与江南春天不同,这里时常有寒流侵袭,冷暖交替频繁。在这样的气候下,“花事了”,春日里繁花盛开的美好时光匆匆而过。“花事了”化用刘克庄《晚春》诗“花事匆匆了”。作者从之前对春光的欣喜,转而发出对“塞垣春”难以留驻的叹息。这不仅写出了边塞春天短暂易逝的气候特征,也委婉地表达出对家乡江南春天的怀念。同时,这种“乍暖乍寒”的气候变化,也与作者作为游子飘忽不定的思乡心绪相对应,上片虽为景语,却已隐隐透露出思乡之情。​下片:“归梦苦难真,别离情更亲”两句直接抒发游子的情感体验。游子常常将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回乡愿望寄托于梦境,然而每次在虚幻的梦境之后,回到现实,精神往往会受到更强烈的折磨,“苦难真”细腻地体现了这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亲友恋人朝夕相伴时,情感可能会显得平淡,而一旦经历“别离”,空间上的阻隔让情感出现断裂,便越发觉得亲情的珍贵。对于作者而言,这种感受更为深刻。​“恨天涯芳信无因”一句,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无奈与遗憾。作者漂泊天涯,与家乡亲友相隔甚远,更令人遗憾的是,连音信都无法相通。“恨”字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不满与惆怅,这种音信不通的状况,使得他的思念之情无处寄托,更增添了孤独与寂寞之感。​“欲话去年今日事,能几个,去年人”几句,作者以自问的语气,流露出远离亲友后的无边孤独与寂寞。想要诉说去年今日发生的事情,然而时过境迁,曾经一起经历的人如今还剩下几个呢?此句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之意,通过时空的变化,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那无尽的怅惘如缕缕细丝,袅袅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施闰章《泊樵舍》

下一篇:清·顾太清《南乡子·咏瑞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