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
·
yún
lán

朝代:清作者:蒋春霖浏览量:4
yún
lán
qīng
shī
yáo
shān
fēng
fān
fān
shàng
qīng
míng
dōu
guò
liǎo
zhǐ
shì
chūn
hán
huā
duān
kuàng
huā
cán
fēi
lái
dié
yòu
chéng
tuán
míng
zhū
lóu
rén
shuì
juǎn
lián
kàn

译文

低低的云气压进稀疏的栏杆,远处的青山已经看不见,一场场雨丝轻轻地飘,一阵阵柳絮随风飞满天。上巳清明都已过去了,我感到的只是袭人的春寒。花开时候已觉得无奈,何况现在花已凋残?偏又有成团的蝴蝶,飞绕在残花败朵之间。红楼的人明天睡起后,还是不要卷起帘子看。

逐句剖析

"云气压虚阑":低低的云气压进稀疏的栏杆,

# 阑:同栏,指栏干。

"青失遥山":远处的青山已经看不见,

# 遥山:远山。

"雨丝风絮一番番":一场场雨丝轻轻地飘,一阵阵柳絮随风飞满天。

# 番番:一次又一次。

"上巳清明都过了":上巳清明都已过去了,

#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多在阳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上巳:农历每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上巳为古代节日。上:一作山。

"只是春寒":我感到的只是袭人的春寒。

"花发已无端":花开时候已觉得无奈,

# 无端:无因,没有理由。,花:一作华。

"何况花残":何况现在花已凋残?

"飞来蝴蝶又成团":偏又有成团的蝴蝶,飞绕在残花败朵之间。

"明日朱楼人睡起":红楼的人明天睡起后,

# 朱楼人:指代当国之人。朱楼,富丽华美的阁楼。

"莫卷帘看":还是不要卷起帘子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云气压虚栏》是清代蒋春霖所作的词。​词的上片,“云气压虚阑,青失遥山”开篇便以低沉压抑的景象切入,浓云密布,遮蔽远山,奠定了全词沉郁的基调。“雨丝风絮一番番”,借雨丝纷扬、风絮飘飞之景,含蓄地传递出词人心中难以排遣的愁绪。“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点明时令,春寒依旧,更添寂寥之感。下片承接“春寒”,“花发已无端。何况花残”,写花开本就艰难,如今残败,更显无奈。“飞来蝴蝶又成团”,蝴蝶飞舞于残花之间,以乐景衬哀情,倍增伤感。末句“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看似劝人莫观残景,实则委婉地流露出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词人巧妙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将个人的伤春之情与对家国命运的关切融为一体。全词辞浅意深,表面写暮春残景,实则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

蒋春霖(1818~1868),清代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幼随父蒋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父殁,家业中落,奉母游京师,屡试不中,乃弃而为淮南盐官,后权东台富安场盐大使。其早岁工诗,风格近李商隐。中年,将诗稿悉行焚毁,专力填词。其词抑郁悲凉,多抒写身世之感,工于造境,沉郁凄婉,注意炼字,讲究律度,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谭献称其为“倚声家老杜”。代表作品有《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水龙吟·癸丑除夕》。著有《水云楼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背景存在两种解读视角。其一为季节时令说,词人身处清明时节之后,面对持续阴郁的天气与未褪的春寒,心绪郁结而作。其二为时代忧思说,据清人谭献《箧中词》记载,此作或系目睹鸦片战争前后国家疮痍、志士沉沦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既暗含对列强侵扰导致战事频仍的痛切,亦流露对人才庸沓、国运衰微的忧愤。作品创作时间不可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词。全词辞浅意深,通过暮春阑珊之景,抒发了国事日非的深沉感叹,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2. 分段赏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别具一格的暮春景致,开篇三句的用词极为精妙,足见锤炼之功。“云气压虚阑”中,“虚阑”指的是疏朗的栏杆。“云气”本是无拘无束、飘荡不定的存在,此刻却沉甸甸地笼罩在作者所处的楼头栏杆之上,那股沉重感直压得人满心郁结。“青失遥山”,由于云气弥漫,远方的山峦褪去了原本的青翠色泽,而作者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怅然若失。“雨丝风絮一番番”,细密的雨丝与成团的飞絮,在风中轮番袭来,一次次带来彻骨的寒凉,更添几分烦闷。更何况“上巳清明都过了”,本应是暮春三月风光正好之时,却因这般反常的景象,让本该有的明媚烟景荡然无存,只剩下不合时宜的“无限春寒”,更添几分凄清。下片处依旧聚焦春末之景,却从春初的情景落笔。“花发已无端,何况花残?”“无端”意为无奈。春日花开本是赏心乐事,作者却在花开之时便心生无奈,这看似费解,实则源于他敏感多思的性情。作为心思深沉又满怀愁绪之人,见花开便预见花谢,观繁花正盛便提前为其凋零而悲叹。花开时已觉无奈,待到花残之际,其悲戚之情更是不言而喻。然而,“飞来胡蝶又成团”,那些懵懂的蝴蝶不解花之盛衰,面对残花依旧簇拥飞舞,仿佛春光依旧,它们日复一日地聚集在残花旁,这般喧闹景象更让人心生厌烦。春光将尽却无人怜惜,这让满怀心事的作者难以承受。“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作者自谓“朱楼人”,既然所见皆是伤心之景,又无力改变,不如明日睡醒后仍躲在楼中,不卷帘再看这残春。这种对现实的回避虽显消极,却也道出了无尽的悲咽与无奈。

3. 作品点评

谭献在《箧中词》里提到,郑湛侯曾对他说,这首词的创作缘由,是感慨战事接连不断、人才懈怠无能。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从词的内容来看,上片写春寒,下片写花残,同是暮春景象,却显得不太连贯。但结合谭献的说法,就能豁然开朗:“只是春寒”可看作兵祸不止的象征;蝴蝶留恋残花,正像当时文武百官积习难改、不愿振作;而令人惋惜的残花,更像是衰败国运的缩影。由此可见,蒋春霖并非只懂写愁说怨的词人,他同样关心国事,只是习惯用惜花惜春的笔墨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雨送残春,心情抑郁之极,感慨人生易老,无限伤心。文字极雕琢而似极率意,平常景写岀惊心动魄,“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一句,备见落寞无聊。

不详原中国新闻学院教授周笃文《婉约词典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谭嗣同《兰州庄严寺》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踏莎行·倚柳题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