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gēng
shēn
chú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shōu
xián
xīn
lěng
chù
nóng
qún
yóu
zhè
zhī
hóng
shuí
jiā
zhú
dài
chūn
fēng
zhú
zūn
kōng
fān
cǎi
yàn
jiǔ
zhī
dēng
xiè
chàn
jīn
chóng
fēng
liú
duān
tiān
gōng

译文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来等待新春的到来。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逐句剖析

"收取闲心冷处浓":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

"舞裙犹忆柘枝红":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

# 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

"谁家刻烛待春风":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来等待新春的到来。

#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竹叶樽空翻䌽燕":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 䌽:一作“采”。

"九枝灯灺颤金虫":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

# 金虫:比喻灯花。,灺:熄灭。,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风流端合倚天公":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 合:应该,应当。,端: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庚申除夜》乃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上阕聚焦年末之际,彼时家家户户满心期许,热切盼望着新春首个黎明的曙光。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周围的一切都洋溢着对新年的憧憬。下阕则着重描绘守岁场景,富贵人家的热闹非凡跃然纸上,酒杯交错、彩燕翻飞、灯烛摇曳,这般景象却意外地触动了词人的心弦,往昔的种种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全词将深沉情感巧妙融入景致之中,意境空灵澄澈,行文灵动自然,毫无凝滞之感,尽显别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康熙十九年(1680)除夕之夜,纳兰性德因在这理应热闹非凡的时刻,触景生情,涌起对往昔的深切怀恋,故而创作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伤己的词。词中描绘了除夕夜的景象,突出了词人在当下的除夕夜,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寂寞,在热闹的节日氛围中,独自沉浸在清冷的情绪里,感慨时光易逝、繁华不再,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偶:“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竹叶”对“九枝”,分别为酒名与灯名,词性相对;“樽空”对“灯灺”,描述了酒杯已空、灯烛将尽的状态,结构一致;“翻采燕”对“颤金虫”,描绘了彩燕翻动、金虫颤动的动态画面,对仗工整。通过对偶,使诗句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生动地展现出除夜特定场景下的细节与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阕聚焦年末岁尾的情境,彼时家家户户满心期许,盼望着新春首个黎明破晓而至。“收取闲心冷处浓”,此开篇之语,宛如定音鼓,为本词定下了独特的情感基调。在这除夕寒夜,本应抛开纷扰,静心以待,可词人纳兰性德内心的闲愁,却于清冷氛围中愈发浓烈。在这阖家欢乐、本应繁花似锦的时刻,纳兰却似被一抹难以言说的忧伤悄然笼罩。“舞裙犹忆柘枝红”,眼前的景象,瞬间勾起了他往昔观赏柘枝舞的回忆。那时场面热烈非凡,舞者身姿婀娜、辗转腾挪,舞裙似火,令人难忘。“谁家刻烛待春风”,思绪飘回自家过往的除夕,曾在蜡烛上精心刻痕,只为迎接新春,这般雅事,在文人眼中,满是诗意与情致。这两句表面是对往昔的追忆,实则暗暗倾诉出纳兰在这除夕夜,对曾经生活深深的怀念之情。下阕笔触一转,描绘守岁时的画面。富贵之家的除夕夜,尽显奢华热闹:“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竹叶美酒饮尽,人们头戴采燕装饰,欢声笑语不断,沉浸在欢乐之中。九枝灯即将燃尽,那微弱余光里,贵妇们头上佩戴的金虫头饰,与摇曳的烛火相互映衬,光芒闪烁。词人巧妙运用酒杯、彩燕、灯等意象,生动勾勒出除夕夜的热闹非凡,将节日的欢腾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竹叶樽”与“九枝灯”相对,“空”与“灺”相对,“翻采燕”与“颤金虫”相对,整齐划一,众多丰富的意象更是将除夕的喜庆烘托得愈发浓烈。然而,在这热闹欢腾的场景里,纳兰却显得格外沉默、冷峻。“风流端合倚天公”,他渴望成为如前贤般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可深知此事诸多无奈,只能仰仗天公庇佑,并非个人之力所能轻易达成。此句也隐晦地透露出纳兰对曾经逍遥岁月的无尽眷恋与回忆。

4. 作品点评

整体观之,此词乃纳兰对往昔除夕的忆念。词中着力描绘柘枝舞与舞女的曼妙,于字里行间,深藏对过往生活的眷恋。全词将情巧妙融入景中,营造出清空灵动之境,尽显对旧时光的怀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浣溪沙》描写除夕的喜庆场面,在艺术上并没有多高的造诣,然而在今天读来却很有民俗学的价值。短短六句话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康熙年问的富贵人家是如何度过除夕的:有舞蹈,有刻烛,饮竹叶滴,以绸缎剪为彩燕,有灯花颤动的九枝灯。已经沉没于历史深处的古老民俗.借着这首满是喜庆气氛的小令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现代作家苏缨《纳兰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谭献《临江仙·和子珍》

下一篇:清·梁启超《壮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