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左称雄日":贫民出身的陈胜起兵称雄的时候,
# 闾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贫民。
"渔阳谪戍人":不过是被遣发到渔阳守边的人。
# 谪戍:被发遣防守边疆。,渔阳: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王侯宁有种":成为王侯难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吗?
# 宁:岂。
"竿木足亡秦":砍树木为兵器,举旗杆为旗帜,足可以消灭秦国。
# 竿木:指起义,语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大义呼豪杰":正义唤醒了陈胜这样豪杰,
"先声仗鬼神":先制造声势,假托鬼神。
# 仗:依仗。
"驱除功第一":为(汉高祖刘邦)扫清道路,陈胜居功第一位,
# 驱除:指为汉高祖的成功扫清了道路。语本《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汉将可谁伦":陈胜居功第一位,汉朝的将领中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
# 伦:比。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遗民诗人。初名绍龙,字翁山,又字骚余、介子,号泠君、华夫等。番禺(今属广州)人。南明时补生员,曾积极参与抗清活动,失败后削发为僧,后又还俗。屈大均被称为“岭南文宗”,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其诗以屈骚为宗,兼尚李杜,诗风雄肆仙超,多写家国兴亡之事;其词风格雄豪劲健;其文浩瀚磅礴,能自行其气,长于叙事,善于说理,抒情文字情深意厚。代表作品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写陈胜以闾左平民身份于渔阳谪戍时起义,高呼“王侯宁有种”,质疑等级观念,凭简陋竿木立志灭秦。他号召豪杰、借鬼神造势,诗人赞其驱秦功绩居首,远超汉代将领,表达对陈胜反抗壮举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首联:“闾左称雄日,渔阳谪戍人。”点明陈胜的身份是闾左贫民,以及起义的契机是作为渔阳谪戍之人,为后文展开对其起义事迹和功绩的描述做铺垫,突出其出身平凡却能成就非凡事业。颔联:“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以反问句强调陈胜的反抗精神,他质疑王侯将相天生高贵的观念,坚信凭借手中简陋的竿木就能推翻秦朝统治,展现出陈胜的壮志豪情和强大的号召力,此联为全诗的核心,凸显陈胜起义的伟大意义。颈联:“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具体阐述陈胜起义凝聚力量的策略,他以大义号召天下豪杰,借助鬼神制造舆论先声,展现出陈胜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谋略智慧,进一步说明其起义成功并非偶然。尾联:“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诗人直接发表议论,高度评价陈胜在推翻秦朝过程中的功绩,认为其功劳居首位,即便汉朝众多将领也难以与之相比,将对陈胜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深化了主题。
# 全诗以叙述为主,但始终不忘借古喻今,其内在思想含义极为深远。
现代《吉林教育》杂志社编辑奚少庚教授
# 尾联用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给读者提供联想的线索,规定联想的范围,收到了诗歌暗示艺术的效果。
现代韵文学专家羊春秋
上一篇:清·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下一篇:清·纪映淮《咏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