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huā
·
·
yǒng
bìng
liá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lán
shān
pèi
cháng
xiāng
duì
wǎn
hóng
zhuāng
ǒu
fēng
sòng
líng
yòu
tóu
ruǎn
shāng
liáng
zhǒng
qíng
shēn
shí
fēn
xīn
bèi
xié
yáng
xiāng
kōng
jìn
zhuǎn
shēng
xiāng
míng
yuè
xiǎo
yín
táng
táo
gēn
táo
zhōng
xiāng
shǒu
bàn
yīn
qín
shuāng
yuān
宿
yāng
piāo
cán
chén
yún
zhà
hēi
tóng
mèng
xiāo
xiāng

译文

那并蒂莲好像歪斜带着玉佩的美女刚刚跳完霓裳羽衣舞,相对而视,各自梳妆。一阵微风吹过,它们又低下头来、好像在柔声地商量着什么。它们有一样的忧伤,无尽的凄苦,舍情脉脉,背对着夕阳。花朵娇艳的色泽褪去,但香味却更加浓郁,在银色月光的照耀下。池塘里的并蒂莲如同桃根、桃叶姐妹一样相依相守,陪伴着双宿双栖的鸳鸯。残余的菰米漂在水中,低沉的乌云渐浓,它们把同样的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逐句剖析

"阑珊玉佩罢霓裳":那并蒂莲好像歪斜带着玉佩的美女刚刚跳完霓裳羽衣舞,

# 霓裳:指唐代的霓裳羽衣舞。,阑珊:零乱、歪斜之意。

"相对绾红妆":相对而视,各自梳妆。

# 绾红妆:谓两朵莲花盘绕连结在一起。

"藕丝风送凌波去":一阵微风吹过,

# 凌波:本指女子步履轻盈,若行水面,后代指美女,这里借指并蒂莲。

"又低头、软语商量":它们又低下头来、好像在柔声地商量着什么。

# 软语:柔和而委婉的话语。

"一种情深":它们有一样的忧伤,

"十分心苦":无尽的凄苦,

"脉脉背斜阳":舍情脉脉,背对着夕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花朵娇艳的色泽褪去,但香味却更加浓郁,

"明月小银塘":在银色月光的照耀下。

"桃根桃叶终相守":池塘里的并蒂莲如同桃根、桃叶姐妹一样相依相守,

# 桃根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姐妹二人。

"伴殷勤、双宿鸳鸯":陪伴着双宿双栖的鸳鸯。

"菰米漂残":残余的菰米漂在水中,

# 菰米:一名“雕胡米”。

"沈云乍黑":低沉的乌云渐浓,

# 沈云:即“沉云”,浓云、阴云。

"同梦寄潇湘":它们把同样的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 潇湘:指湘江。相传舜之二妃娥皇、女英随之南巡不返,死于湘水。这里借二妃代指并蒂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丛花·咏并蒂莲》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并蒂莲为吟咏对象,上阕工笔摹形,下阕托物寄情,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既精准捕捉自然物象的精微特征,又赋予其深邃的人文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为酬唱作品,创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季。当时,顾贞观南下后刚返回京城不久,参与此次酬唱的还有严绳孙等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一丛花・咏并蒂莲》由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也是咏物词。全词上片专注描绘并蒂莲的外形,下片深入揭示其蕴含的物理,形神兼具。创作中,纳兰性德巧妙借用神话故事与历史传说,生动且精准地刻画了并蒂莲的形貌色泽,笔法精妙,既贴合所咏之物又不拘泥。词中以人拟物,将诗人的情感深深融入对并蒂莲的描写中,意韵深远,耐人反复品味,生动展现出并蒂莲独特的魅力与丰富内涵。

2. 写作手法

拟人:“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将并蒂莲比作褪去华服、相对梳妆的美人,生动展现出并蒂莲相依相伴的姿态,增添了形象的鲜活感与柔美度。用典:“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化用鸳鸯死后魂魄化为并蒂莲的传说,为并蒂莲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也借传说中鸳鸯的忠贞来暗示并蒂莲所象征的深情。

3. 分段赏析

上阕是形神兼备的工笔摹写,开篇“阑珊玉佩罢霓裳”以霓裳羽衣舞的意象起兴,将并蒂莲拟作仙界舞者,通过“绾红妆”的拟人化描写,展现双生花枝交叠的形态特征。“藕丝风送凌波去”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既写藕丝飘拂的物理特性,又暗喻仙姿绰约的灵动之美。“低头软语”的细腻刻画,赋予花枝以人性化的情态,与“脉脉背斜阳”的含蓄情致形成情感张力,既体现宋明理学“格物致知”的观察方式,又残留佛家“观心”禅理的痕迹。下阕是虚实相生的意境升华,“色香空尽转生香”揭示盛衰转换的辩证哲理,明月银塘的冷色调与双宿鸳鸯的暖意象构成视觉对冲。“桃根桃叶”用王献之姐妹典故,将植物特性升华为忠贞爱情的象征;“菰米漂残,沉云乍黑”的时空转换,既暗合并蒂莲“朝开暮合”的生长节律,又隐喻人间聚散的无常本质。结句“同梦寄潇湘”化用娥皇女英传说,在虚实交织中完成从自然观察到生命哲思的升华。

4. 作品点评

《一丛花・咏并蒂莲》全篇通过对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的巧妙运用,深入挖掘并蒂莲的神韵,将诗人的情感自然融入其中,意蕴幽微精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写尽郁悒之情:所谓桃根桃叶、鸳鸯双宿等,皆用来形容友情,期待两人之友谊始终不渝,与爱情无涉。

现代浙江海洋大学教授闵泽平《纳兰性德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

下一篇:清·谭嗣同《有感》

猜你喜欢